倒置干戈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ào zhì gān gē
【解释】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拼音码】dzgg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表示不再打仗
- 倒置 dàozhì倒过来放,指颠倒事物应有的顺序:本末~ㄧ轻重~。
- 干戈 gāngē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四起ㄧ大动~ㄧ化~为玉帛。
- 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
- 倒持干戈 又作: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 倒载干戈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 冠履倒置 guān lǚ dào zhì 【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拼音码】gldz【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解释】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示例】同学们应友好相处,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而~。【拼音码】ddgg【灯谜面】玉皇大帝出征【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英文】stage a war
- 头足倒置 tóu zú dào zhì 【解释】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拼音码】tzdz
- 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解释】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示例】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决不能~。【拼音码】bmdz【灯谜面】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英文】cart before the horse
- 没张倒置 犹言没规矩, 不成体统。 ▶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 “他不唱便罢了, 这丫头恁惯的没张倒置的, 平白骂他怎么的。”
-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释】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拼音码】hggb【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倒翻 打翻;跌倒。 ▶ 茅盾 《子夜》十六: “ 周仲伟 一肚子的如意算盘统统倒翻了。”如: 在沙滩上戏闹的孩子互相推推搡搡, 一个个都倒翻在地。 II 1. 倒转来腾空飞去。 ▶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 “角鹰倒翻壮士臂, 将军玉帐轩翠气。” 2. 颠倒, 翻转。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 “反把 夫差 做妾, 西施 唤爷, 倒翻 越国 平 吴 辙, 听奇捷。”
- 倒胃口 dǎowèi kou①因为腻味而不想再吃:再好吃的吃多了也~。②比喻对某事物厌烦而不愿接受:啰啰唆唆,词不达意,让人听得~。
- 倒缴 反扭过来。 ▶ 《水浒传》第七回: “﹝ 鲁智深 ﹞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 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一趁, 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 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解释】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像流水一样顺畅。形容读得滚瓜烂熟【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示例】他每篇课文都可以~【拼音码】dbrl【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多指背诵【英文】know something thoroughly
- 倒绷孩 见“倒魨孩”。
- 倒背手 倒背手拼音:dào bèi shǒu注音:ㄉㄠˋ ㄅㄟˋ ㄕㄡˇ 词语解释◎ 倒背手,倒背手儿 dàobèishǒu,dàobèishǒur[with one's hands behind one's back] 把手放在背后他倒背手牵着一匹马他倒背着手在院子里走了一会儿
- 倒绷孩儿 dào bēng hái ér 【解释】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出处】《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示例】作老娘三十年,今日~,亦复何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拼音码】dbhe【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应该的失误
- 倒腾 dǎo teng①翻腾;移动:把粪~到地里去。②掉换;调配:人手少,事情多,~不开。③买进卖出;贩卖:~牲口ㄧ~小买卖。‖也作捣腾。
- 倒纻翻机 谓纺纱织布。 ▶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摺: “置两三处家绣罗帏, 娶五七个丫鬟婢, 待着他生男长女, 又不着他去倒紵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