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方珍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方珍"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各地出产的珍贵物品。
       ▶ 《晋书‧张寔传》: “遣督护 王该 送诸郡贡计, 献名马方珍、经史图籍于京师。”
  •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zhēn ㄓㄣˉ1)珠玉等宝物:~宝。~珠。奇~异宝。席~待聘(“席珍...
  • 方田      1.  古九章算术之一。 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    ▶ 《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汉 郑玄 注: “九数, 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 《隋书‧律历志上》: “所谓率者, 有九流焉: 一曰方田, 以御田畴界域。”    2.  指 宋 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 其田方形, 故称。    ▶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 “上方考古道, 兴方田, 俾封疆之臣, 修耕战之备。”    ▶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 “ 王阮 有文武干略, 尝知 濠州 , 请复 曹玮 方田、 种世衡 射法, 日夜守备。”按, 《玉海》卷一七六: “﹝ 端拱 二年﹞内出手诏谕边将曰: ‘朕今立法令, 缘边作方田, 已颁条例, 量地里之远近, 列置塞栅。 此可以限其戎马, 而大利我之步兵也。 ’”    3.  指 宋 王安石 所行之方田法。    ▶ 《宋史‧王安石传》: “﹝ 王安石 ﹞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 号为新法。”参见“ 方田法 ”。
  • 方物      1.  本地产物;土产。    ▶ 《书‧旅獒》: “无有远迩, 毕献方物。”    ▶ 蔡沈 集传: “方物, 方土所生之物。”    ▶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九土述职, 各贡方物, 以效诚耳。”    ▶ 唐 朱庆馀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诗: “方物就中名最远, 只应愈疾味偏佳。”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方物见斥, 外品流行, 中国 经济, 遂以困匮。”    2.  犹识别;名状。    ▶ 《国语‧楚语下》: “民神杂糅, 不可方物。”    ▶ 韦昭 注: “方, 犹别也;物, 名也。”    ▶ 《明史‧冯恩传》: “若 鋐 , 则如鬼如蜮, 不可方物。”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 岷江 ﹞受 彭蠡 之流, 阻以 小姑 之险, 澒洞震动, 不可方物。”    3.  指辨别事理。    ▶ 《礼记‧内则》: “四十始仕, 方物、出谋、发虑。”    ▶ 俞樾 《群经平议‧礼记三》: “方物者, 辨别其事也。 惟能辨别其事, 故能出谋发虑也。”    4.  仿佛;类似。    ▶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 “市亭忽云构, 方物如山峙。”    ▶ 章炳麟 《辨诗》: “ 汉 世自 贾生 《惜誓》, 上接《楚辞》, 《鵩鸟》亦方物《卜居》, 而 相如 《大人赋》, 自《远游》流变。”    5.  指各方的物议。    ▶ 《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 “汝与 师护 年时一辈, 各有其美, 方物之义, 亦互有少劣。”    ▶ 《宋书》本传作“物议亦互有少劣”。
  • 方田法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 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    ▶ 《宋史‧食货志上二》: “ 神宗 患田赋不均, 熙宁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 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 县委令、佐分地计量, 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 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 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 以定税则。”
  • 方略    fānglüè全盘的计划和策略:作战~。
  • 方滋未艾    见“方兴未艾”。
  • 方略策    科举考试中应试的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    ▶ 《考课令》: “凡秀才试方略策二条, 文理俱高者为上上。”
  • 方溃    青蒿的别称。 参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青蒿》。
  • 方畿    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 后泛称境内。    ▶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方畿之内, 简练之臣, 皆垂头拓翼, 莫所凭恃。”    ▶ 张铣 注: “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    ▶ 《宋书‧文帝纪》: “郡守赋政方畿, 县宰亲民之主, 宜思奖训, 导以良规。”
  • 方游    游方。 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周游四方。    ▶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 “如已受度, 而父母在, 别无子孙, 勿许方游。”
方珍是什么意思,方珍的中文解释,方珍是什麽意思方珍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