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底圆盖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āng dǐ yuán gài
【解释】比喻事物不相合。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拼音码】fdyg
- 方底 盛书简的袋子。 因底呈方形, 故称。 ▶ 《...
- 圆盖 1. 圆形的盖子。 多指伞盖、圆屋顶等物。...
- 圆盖 1. 圆形的盖子。 多指伞盖、圆屋顶等物。 ▶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 “明堂九室, 以茅盖屋, 上圆下方……堂方, 百四十四尺;屋圆, 径二百一十六尺。 且圆盖方载, 六九之道也。” ▶ 汉 桓谭 《新论‧通塞》: “入井望天, 不过圆盖。” ▶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 “苍天如圆盖, 陆地似棋局。” 2. 指天。 ▶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人欲天从竟不疑, 莫言圆盖便无私。”
- 方底 盛书简的袋子。 因底呈方形, 故称。 ▶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光武 崩, 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 而作飞书, 封以方底。” ▶ 李贤 注: “方底囊, 所以盛书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 田山姜 ﹞比督学 江 南, 舁以肩舆, 从两驴, 载衣裳一箱, 五经子史两方底。”
- 方府 国库。 因纳四方所贡, 故称。 ▶ 《战国策‧楚策四》: “左 州侯 , 右 夏侯 , 辇从 鄢陵君 与 寿陵君 , 饭封禄之粟, 而载方府之金, 与之驰骋乎 云梦 之中, 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 ▶ 鲍彪 注: “方, 四方。 金, 其所贡。” ▶ 《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世隆上铜表》: “盈金中藏, 收功上苑。 南 楚 陋其方府, 西京鄙其部内。”
- 方廉 方正廉洁。 ▶ 《韩诗外传》卷八: “ 汤 作《护》, 闻其宫声, 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 使人方廉而好义。” ▶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郑侍郎判司勋检》: “吏部 郑侍郎 薰 , 介洁方廉, 以端劲自许, 朝右畏惮。” ▶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 “ 张忠定公 有清鉴, 善臧否人物, 凡所荐辟, 皆方廉恬退之士。”
- 方床 卧榻。 ▶ 《南史‧贺革传》: “﹝ 革 ﹞有六尺方床, 思义未达, 则横卧其上, 不尽其义, 终不肯食。” ▶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 “华榱广厦, 珍簟方床。 炎风之燠, 夏日之长。”
- 方式 fāngshì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工作~ㄧ批评人要注意~。
- 方广 1. 面积;范围。 ▶ 《宣和遗事》后集: “又如此行十馀日, 方至一小城, 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广不甚大, 有屋数十间, 皆颓弊。” ▶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南海盘陀石》: “ 武当山 圣帝金殿, 方广不逾二丈, 虽容千人, 亦复不窄。” 2. 佛教语。 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 其言富、其理正, 故名。 亦借指佛教。 ▶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方广东被, 教肄南移。” ▶ 吕延济 注: “方广, 佛号也。” ▶ 隋 吉藏 《胜鬘宝窟》卷中: “方广者, 是大乘经之通名也……理正为方, 言富为广。” 3. 指佛寺。 ▶ 清 金人瑞 《敬生诵经宝林寺访之作》诗: “不然何今日, 含泪访方广。”
- 方弓 方形与弧形。 ▶ 明 唐顺之 《裕州均田碑记》: “经土画野, 则蓍艾董其役;纵横广袤, 则量人展其能;方弓勾股, 则算人竭其思。”
- 方平 传说中 汉桓帝 时神仙 王远 的字。 ▶ 明 徐复祚《红梨记‧咏梨》: “小姐今日下临, 就如 上元 之降 封涉 , 麻姑 之过 方平 。”
- 方弘 正直宽弘。 ▶ 《宋书‧张邵传》: “ 子陵 方弘至公, 必不以私雠害正义。”
- 方幅 1. 指规模方正。 ▶ 《南史‧徐勉传》: “吾 清明门 宅无相容处。 所以尔者, 亦复有以。 前割西边施 宣武寺 , 既失西厢, 不复方幅。”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一》: “ 齐 初, 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 , 仍此主馆, 号为 崇玄 , 开置堂宇厢廊, 殊为方幅。” 2. 指人品方正, 端方。 ▶ 《北史‧樊子盖传》: “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 《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 与其良者” 唐 贾公彦 疏: “人虽无别行, 而有方幅正直者也。”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 “士之稍方幅者, 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 3. 方形笺册。 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 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 ▶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 “《檀弓》残杂, 又非方幅典诰之书也。” ▶ 《陈书‧姚察传》: “宫内所须方幅手笔, 皆付 察 立草。” ▶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事书》: “﹝吾兄﹞欲以章句扬于当时, 委弃方幅典诰之书而不视。” 4.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 清 唐甄 《潜书‧去名》: “ 汉 人之作, 文之末也, 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四灵诸公之体, 方幅狭隘, 令人一览易尽, 亦为不善变矣。” 5. 犹法度;规矩。 ▶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 “﹝ 少詹 ﹞纵笔所就, 词雄意确, 论事深眇, 皆有方幅。” 6. 指幅员;疆域。 ▶ 章炳麟 《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 “以吾 支那 方幅之广, 生齿之繁, 文教之盛, 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 7. 六朝时方言。 公然;正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 李氏 在世, 得方幅齿遇。” ▶ 余嘉锡 笺疏: “ 六朝 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 此言‘方幅齿遇’, 犹言正当礼遇之也。” ▶ 《宋书‧吴喜传》: “且欲防微杜渐, 忧在未萌, 不欲方幅露其罪恶, 明当严诏切之, 令自为其所。” ▶ 《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方幅出行, 垂帷于舆。 每云恶人识其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