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幅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指规模方正。
▶ 《南史‧徐勉传》: “吾 清明门 宅无相容处。 所以尔者, 亦复有以。 前割西边施 宣武寺 , 既失西厢, 不复方幅。”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一》: “ 齐 初, 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 , 仍此主馆, 号为 崇玄 , 开置堂宇厢廊, 殊为方幅。”
2. 指人品方正, 端方。
▶ 《北史‧樊子盖传》: “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 《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 与其良者” 唐 贾公彦 疏: “人虽无别行, 而有方幅正直者也。”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 “士之稍方幅者, 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
3. 方形笺册。 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 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
▶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 “《檀弓》残杂, 又非方幅典诰之书也。”
▶ 《陈书‧姚察传》: “宫内所须方幅手笔, 皆付 察 立草。”
▶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事书》: “﹝吾兄﹞欲以章句扬于当时, 委弃方幅典诰之书而不视。”
4.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 清 唐甄 《潜书‧去名》: “ 汉 人之作, 文之末也, 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四灵诸公之体, 方幅狭隘, 令人一览易尽, 亦为不善变矣。”
5. 犹法度;规矩。
▶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 “﹝ 少詹 ﹞纵笔所就, 词雄意确, 论事深眇, 皆有方幅。”
6. 指幅员;疆域。
▶ 章炳麟 《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 “以吾 支那 方幅之广, 生齿之繁, 文教之盛, 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
7. 六朝时方言。 公然;正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 李氏 在世, 得方幅齿遇。”
▶ 余嘉锡 笺疏: “ 六朝 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 此言‘方幅齿遇’, 犹言正当礼遇之也。”
▶ 《宋书‧吴喜传》: “且欲防微杜渐, 忧在未萌, 不欲方幅露其罪恶, 明当严诏切之, 令自为其所。”
▶ 《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方幅出行, 垂帷于舆。 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 方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幅 fú ㄈㄨˊ1)布的宽度:~面。双~。宽~。2)泛指事物的宽度:~度。...
- 方平 传说中 汉桓帝 时神仙 王远 的字。 ▶ 明 徐复祚《红梨记‧咏梨》: “小姐今日下临, 就如 上元 之降 封涉 , 麻姑 之过 方平 。”
- 方帐 1. 宋 代登录方田的帐簿。 2. 方形的帐子。
- 方广 1. 面积;范围。 ▶ 《宣和遗事》后集: “又如此行十馀日, 方至一小城, 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广不甚大, 有屋数十间, 皆颓弊。” ▶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南海盘陀石》: “ 武当山 圣帝金殿, 方广不逾二丈, 虽容千人, 亦复不窄。” 2. 佛教语。 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 其言富、其理正, 故名。 亦借指佛教。 ▶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方广东被, 教肄南移。” ▶ 吕延济 注: “方广, 佛号也。” ▶ 隋 吉藏 《胜鬘宝窟》卷中: “方广者, 是大乘经之通名也……理正为方, 言富为广。” 3. 指佛寺。 ▶ 清 金人瑞 《敬生诵经宝林寺访之作》诗: “不然何今日, 含泪访方广。”
- 方帅 地方军事长官。 ▶ 《新唐书‧崔彦曾传》: “我方帅也, 奉命守此, 惟有死尔。”
- 方床 卧榻。 ▶ 《南史‧贺革传》: “﹝ 革 ﹞有六尺方床, 思义未达, 则横卧其上, 不尽其义, 终不肯食。” ▶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 “华榱广厦, 珍簟方床。 炎风之燠, 夏日之长。”
- 方币 战国 楚 货币的一种。 ▶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时代四》: “第四种是 楚国 方币。 正方形, 中间整齐地划了十六个小方格。 每一小方格中有的又铸有‘一两’二字。 十六个小方格是十六两。”
- 方底 盛书简的袋子。 因底呈方形, 故称。 ▶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光武 崩, 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 而作飞书, 封以方底。” ▶ 李贤 注: “方底囊, 所以盛书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 田山姜 ﹞比督学 江 南, 舁以肩舆, 从两驴, 载衣裳一箱, 五经子史两方底。”
- 方巾阔服 方巾阔服 基本解释: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方底圆盖 fāng dǐ yuán gài 【解释】比喻事物不相合。【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拼音码】fdyg
- 方巾长袍 方巾长袍 基本解释: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