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肴野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ān yáo yě sù
【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示例】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且权当接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拼音码】syys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野味和蔬菜
- 山肴 shānyáo[mountain food;exotic food f...
- 野蔌 野蔬。 ▶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 ...
- 野蔌 野蔬。 ▶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 宋 陆游 《农家》诗: “溪碓新舂白, 山厨野蔌香。”
- 山肴 shānyáo[mountain food;exotic food from mountains]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 山肴海错 犹言山珍海味。 ▶ 《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 “当下山肴海错, 不记其数。”
- 山胁 1. 汉 马第伯 《封禅仪记》: “其道旁山胁, 大者广八九尺, 狭者五六尺。”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 伍子胥 从海上穿山胁而持 种 去, 与之俱浮于海。” ▶ 宋 陆游 《梅市暮归》诗: “白云横谷口, 绿筱穿山胁。” 2. 犹山峡。 ▶ 汉 马第伯 《封禅仪记》: “其道旁山胁, 大者广八九尺, 狭者五六尺。”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 伍子胥 从海上穿山胁而持 种 去, 与之俱浮于海。” ▶ 宋 陆游 《梅市暮归》诗: “白云横谷口, 绿筱穿山胁。”
- 山肴野湋 山肴野湋拼音:shān yáo yě wéi 注音:ㄕㄢ ㄧㄠˊ ㄧㄜˇ ㄨㄟˊ 词语解释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见"山肴野蔌"。
- 山背 1. 山后。 ▶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 “ 叠彩岩 在 八桂堂 后, 支径登山, 大半有洞, 曲转穿出山背。” 2. 山脊。 ▶ 《宋史‧任福传》: “俄伏发, 自山背下击, 士卒多坠崖堑, 相覆压, 怿 肃 战死。”
- 山胞 山胞拼音:shān bāo 注音:ㄕㄢ ㄅㄠ 词语解释◎ 山胞 shānbāo[Gaoshan nationality] 山地同胞
- 山胡 1. 即 稽胡 。 古族名。 又称 步落稽 。 源于 南匈奴 。 ▶ 南北朝 时, 居今 山西 、 陕西 北部山谷间。 ▶ 《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六年》: “ 魏 山胡 刘蠡升 反, 自称天子, 置百官。” ▶ 胡三省 注: “ 山胡 , 即 汾州 之 稽胡 。” 2. 鸟名。 又名“山呼”、“珊瑚”。 ▶ 宋 苏轼 《涪州得山胡》诗题自注: “山胡, 善鸣, 出 黔 中。” ▶ 宋 黄庭坚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词: “山胡声转, 子规言语, 正是愁人处。” ▶ 邓初民 《我要歌唱》: “可惜我不是一只善于歌唱的山胡鸟。”参见“ 山呼 ”。
- 山肤水豢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山脉 shānmài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面延展,好象脉络似的,所以叫做山脉。
- 山肤 1. 即石耳。 体呈扁平圆形, 固着于石面, 多产于悬崖石壁上, 可供食用和药用。 ▶ 汉 枚乘 《七发》: “肥狗之和, 冒以山肤。” ▶ 宋 梅尧臣 《送王屋知县孙秘丞》诗: “山肤有时得虞猎, 不比彘肉烹连毛。” ▶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 “或曰, 山肤, 石耳之类。” 2. 指山产的美味食品。 参见“ 山肤水豢 ”。 3. 山的表层。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从其内穿隙透窍, 多有旁穴, 上引天光, 外逗云影, 知其东透山肤甚薄, 第穴小窦悬, 不容人迹, 漫为出入耳。” ▶ 清 汪洪度 《黄山领要录‧黄山》: “山肤剥尽, 而骨仅存。” ▶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诗: “树下每每无寸草, 山肤只剩赤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