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àitào
(~儿)
①大衣。
②罩在外面的西式短上衣。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套 tào ㄊㄠˋ1)罩在外面的东西:褥~。手~。外~。2)加罩:~裤。~...
- 短外套 duǎnwàitào(1)[waist]∶能遮住从颈部到腰部(或腰以下一点儿)的外套或衣服(2)[coatee]∶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 外奬 外奬拼音:wài jiǎng 注音:ㄨㄞˋ ㄐㄧㄤˇ 词语解释外来的奖劝、激励。《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整装辞 秦 川,秣马赴 楚 壤;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 李善 注:“奬,劝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去矣从所欲,得失非外奬。” 张铣 注:“言去从所欲之至道,得失由心,非外物所能奬劝。”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性非外奬,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边敏,先乎就傅。”
- 外奔 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 投奔他方。 ▶ 《宋书‧薛安都传》: “ 安都 勤王之略, 义阙于藩屏, 以地外奔, 罪同于三叛。” ▶ 《魏书‧太祖道武帝纪》: “ 慕容 支属百馀家, 谋欲外奔, 发觉, 伏诛, 死者三百馀人。”
- 外女 古时王之诸姑及姊妹之女。 ▶ 《周礼‧春官‧宗伯》: “外宗, 凡外女之有爵者。” ▶ 郑玄 注: “外女: 王诸姑姊妹之女。”参见“ 外宗 ”。
- 外夷 亦作“外彝”。 指外族。 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 《汉书‧萧望之传》: “外夷稽首称藩, 中国让而不臣, 此则羁縻之谊, 谦亨之福也。” ▶ 《汉书‧叙传下》: “西南外夷, 种别域殊。” ▶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彩等状》: “今蒙重赐, 益荷圣慈, 况来自外夷, 知德广之所及。” ▶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 “其人得疾, 既笃, 谓 崔 曰: ‘荷君见顾, 不以外夷见忽。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 “其一人望见 梁公 , 股栗伏地, 比至称病不谒, 梁 怪之, 勒令出见, 一见怒甚, 即核其交通外彝, 侵冒军实罪状, 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 外头人 1. 指一家之外的人。 ▶ 《朱子语类》卷七十: “须是得自家屋里人从我, 方能去理会外头人。”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你回去, 可就把二婶儿合大妹妹的铺盖卷儿, 合包袱送了来, 可别要交给外头人。” 2. 妻子对丈夫的俗称。 ▶ 萧红 《牛车上》: “是外头人来的信, 请先生看看。” ▶ 克非 《春潮急》十二: “ 徐元菊 脸红了, 没做声, 只微微叹一口气。 ▶ 柳永凤 想: ‘她大概不喜欢人家问她这些。 ’又换过话题: ‘你外头人过世很多年了吧?’”
- 外妇 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 ▶ 《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 “ 齐悼惠王 肥 , 其母 高祖 微时外妇也。” ▶ 颜师古 注: “谓与旁通者。” ▶ 《新唐书‧吴通玄传》: “而 通玄 以宗室女为外妇, 帝知, 未及责。”
- 外头 wài tou外边。
- 外妹 1. 同母异父之妺。 ▶ 《左传‧成公十一年》: “ 声伯 以其外弟为大夫, 而嫁其外妹于 施孝叔 。” 2. 指舅或姨之女。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女弱, 独行, 岂当有伴耶?是吾外妹, 幸为便安之。”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推 魏公 感外家之情, 用 何氏 奉诸姨之敬, 念深外妹, 亦爱愚夫。”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惟 解姥 日往来 吴江府 , 端 托 晚霞 为外妹, 求携去, 冀一见之。”
- 外大父 外祖父。 ▶ 宋 张耒 《寄杨道孚》诗: “君家外大父, 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 驱蚊夜张帱。” ▶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五: “近守 眉山 , 有 程生 者, 出 伊川 贻其外大父 金堂谢君 书, 在晚谪 涪陵 时, 犹勉以学《易》当自 王介甫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