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指一家之外的人。
▶ 《朱子语类》卷七十: “须是得自家屋里人从我, 方能去理会外头人。”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你回去, 可就把二婶儿合大妹妹的铺盖卷儿, 合包袱送了来, 可别要交给外头人。”
2. 妻子对丈夫的俗称。
▶ 萧红 《牛车上》: “是外头人来的信, 请先生看看。”
▶ 克非 《春潮急》十二: “ 徐元菊 脸红了, 没做声, 只微微叹一口气。
▶ 柳永凤 想: ‘她大概不喜欢人家问她这些。 ’又换过话题: ‘你外头人过世很多年了吧?’”
- 外头 wài tou外边。
- 人 rén ㄖㄣˊ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
- 头人 tóurén领头的人多指部落或某些少数民族中的首领。
- 出头人 地位比别人高的人。 ▶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 “叔叔婶母请便, 小侄告退了, 同侪莫羡出头人。 须识家臣国也臣, 只恐位高来重责, 荷君不似荷柴薪。”
- 回头人 huítóurén〈方〉指再嫁的寡妇。
- 床头人 指妻子。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君一丈夫, 不能为床头人吐气耶?”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 “临行, 女泣告 叶 : ‘若蹉跎, 可不必回见床头人矣。 ’”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四川马厂山》: “然须秘密, 虽床头人勿泄也。”
- 当头人 指丈夫。 ▶ 《红楼梦》第九二回: “就像人家儿, 当头人有了事, 骨肉也都分离了, 亲戚也都零落了, 就是好朋友也都散了。”
- 木头人 比喻迟钝或不灵活的人。 ▶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摺: “劝你呵我是劝着一个木头人;哎! 柳 也你则恋着那锦营花阵。”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 “照这样看去, 那制造局的生意还做得么?这样把持的情形, 那当总办的木头人, 那里知道, 说起来, 还是只有他家靠得住呢。”
- 白头人 1. 白发老人。 ▶ 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诗: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 唐 白居易 《临江送夏瞻》诗: “愁见舟行风又起, 白头浪里白头人。” 2. 旧时 广东 人称头缠白布的 波斯 (今 伊朗 )人。 ▶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白头教人》: “西士 湛氏 曰: 古 波斯国 即今白头人之祖。 ▶ 周 以前居 葱岭 西, 印度 北……境与 中国 相去不远。”
- 石头人 比喻心硬如石的人。 ▶ 杨朔 《乱人坑》: “提起这件事, 石头人也要掉泪!”
- 裹头人 见“ 裹头内人 ”。
- 马头人 古代俗儒对文字结构的牵强附会的解释。 ▶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 人持十为斗, 虫者屈中也。” ▶ 段玉裁 注: “谓马上加人, 便是长字会意。 曾不知古文小篆长字其形见于九篇, 明辨晰也。 今马头人之字罕见, 盖汉字之尤俗者。” ▶ 卷盦 《<蔽庐丛志>序》: “又或食古如鲠, 刻鹄成鹜, 崎锜训诂, 恒迟回于‘秃伏禾’之文, 墨守六书, 复牵就于‘马头人’之义。”
- 龙头人 指最杰出的人物。 ▶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 “往还谁是龙头人, 公主遣秉鱼须笏。” ▶ 王琦 汇解: “往还谁是龙头人, 言往还之人, 无有能出其上者。”参见“ 龙头 ”。
- 半截回头人 指再嫁的寡妇。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 “君能为市井子者, 娶半截回头人, 则老身早有以应命矣。”
- 木头人儿 mù tourénr比喻愚笨或不灵活的人。
- 空头人情 kōngtóu rénqíng[false display of affection;hypocritical show of friendship] 虚假的情意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红楼梦》
- 外夷 亦作“外彝”。 指外族。 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 《汉书‧萧望之传》: “外夷稽首称藩, 中国让而不臣, 此则羁縻之谊, 谦亨之福也。” ▶ 《汉书‧叙传下》: “西南外夷, 种别域殊。” ▶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彩等状》: “今蒙重赐, 益荷圣慈, 况来自外夷, 知德广之所及。” ▶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 “其人得疾, 既笃, 谓 崔 曰: ‘荷君见顾, 不以外夷见忽。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 “其一人望见 梁公 , 股栗伏地, 比至称病不谒, 梁 怪之, 勒令出见, 一见怒甚, 即核其交通外彝, 侵冒军实罪状, 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 外奔 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 投奔他方。 ▶ 《宋书‧薛安都传》: “ 安都 勤王之略, 义阙于藩屏, 以地外奔, 罪同于三叛。” ▶ 《魏书‧太祖道武帝纪》: “ 慕容 支属百馀家, 谋欲外奔, 发觉, 伏诛, 死者三百馀人。”
- 外大父 外祖父。 ▶ 宋 张耒 《寄杨道孚》诗: “君家外大父, 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 驱蚊夜张帱。” ▶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五: “近守 眉山 , 有 程生 者, 出 伊川 贻其外大父 金堂谢君 书, 在晚谪 涪陵 时, 犹勉以学《易》当自 王介甫 也。”
- 外套 wàitào(~儿)①大衣。②罩在外面的西式短上衣。
- 外外姐姐 对外甥媳妇的爱称。 ▶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 安太太 便叫媳妇过来, 见过舅母, 舅太太一把拉住说: ‘好个外外姐姐。 ’”
- 外奬 外奬拼音:wài jiǎng 注音:ㄨㄞˋ ㄐㄧㄤˇ 词语解释外来的奖劝、激励。《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整装辞 秦 川,秣马赴 楚 壤;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 李善 注:“奬,劝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去矣从所欲,得失非外奬。” 张铣 注:“言去从所欲之至道,得失由心,非外物所能奬劝。”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性非外奬,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边敏,先乎就傅。”
- 外外 对外甥的爱称。 ▶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舅太太一见公子, 只叫了声: ‘哎呀!外外。 ’先就纷纷泪落, 半日说不上话来。”
- 外女 古时王之诸姑及姊妹之女。 ▶ 《周礼‧春官‧宗伯》: “外宗, 凡外女之有爵者。” ▶ 郑玄 注: “外女: 王诸姑姊妹之女。”参见“ 外宗 ”。
- 外备 犹外办。 参见“ 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