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输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汉武帝 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 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 统一徵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往者郡国诸侯, 各以其物贡输, 往来烦杂, 物多苦恶, 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 而便远方之贡, 故曰均输。”
▶ 《史记‧平准书》: “ 桑弘羊 为大农丞, 管诸会计事, 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 “谓诸当所输于官者, 皆令输其土地所饶, 平其所在时价, 官吏于他处卖之, 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
2. 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 于 神宗熙宁 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 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 凡朝廷所需之货物, 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 存储备用。
▶ 《宋史‧王安石传》: “均输法者, 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 假以钱货, 凡上供之物, 皆得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 得以便宜蓄买。”
▶ 《宋史‧食货志下》: “均输之法, 所以通天下之货, 制为轻重敛散之术, 使输者既便, 而有无得以懋迁焉。”
3. 明 末的苛税之一。
▶ 《明史‧李自成传》: “是时, 秦 地所徵曰新饷, 曰均输, 曰间架, 其目日增, 吏因缘为奸, 民大困。”
4. 古代仓名。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 吴 两仓, 春申君 所造。 西仓名曰 均输 , 东仓周一里八步。”
5. 古代算法。 为“九数”之一。 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 《九章算术‧均输》: “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 刘徽 注: “按: 此均输, 犹均运也。 令户率出车, 以行道日数为均, 发粟为输。 据甲行道八日, 因使八户共出一车;乙行道十日, 因使十户共出一车;计其在道, 则皆户一日出一车, 故可为均平之率也。”
- 均 jūn ㄐㄩㄣˉ1)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皆,...
- 输 (輸)shū ㄕㄨˉ1)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运~。灌~。~出。...
- 均辨 公平。 ▶ 《荀子‧富国》: “人归之如流水, 亲之欢如父母, 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 无它故焉, 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 梁启雄 简释: “ 久保爱 曰: 辨, 与‘遍’通。 ▶ 《君道》有‘均遍而不偏’之语。”
- 均赋 谓均平田赋。 ▶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 “择才均赋, 自古尤难。” ▶ 《宋史‧王圭传》: “曾祖 永 , 事 太宗 为右补阙。 ▶ 吴越 纳土, 受命往均赋, 至则悉除无名之算, 民皆感泣。”
- 均适 谓调节适应。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若其爱养神明, 调护气息, 慎节起卧, 均适寒暄, 禁忌食饮, 将饵药物, 遂其所禀, 不为夭折者, 吾无间然。”
- 均调 均衡协调;均匀和谐。 ▶ 《庄子‧天道》: “所以均调天下, 与人和者也。” ▶ 成玄英 疏: “均平调顺也。”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 “每酘, 即以酒杷遍搅令均调, 然后盖瓮。” ▶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决论》: “待腹满气极, 即徐出气, 惟出入均调。”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律和声’, 言音之贵均调也。”
- 均逸 谓闲散安逸。 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 ▶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 “数年前, 某寓居 闽 中, 杜门不出, 以养衰病, 适閤下自枢廷均逸, 弭节海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公方立勋业, 今必无暇及此。 他时功成名遂, 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 ▶ 《元史‧康里脱脱传》: “ 仁宗 即位, 眷待弥笃, 欲使均逸于外, 二月, 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均衡器 均衡器 基本解释:补偿、校正系统幅度或相位频率特性,以减小畸变或达预定目的的网络。分幅度均衡器和相位均衡器两种。可提高电路的传输质量。常用于电话、电报、电视、音响等设备中。
- 均齐 均衡;齐整。 ▶ 《孔子家语‧执辔》: “善御民者, 壹其法, 正其百官, 以均齐民力, 和安民心, 故令不再而民顺从, 刑不用而天下治。” ▶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 其传缮不谨, 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 叶圣陶 《两样》: “他们两个终于不成均齐的步调。”
- 均衡 jūnhéng平衡:国民经济~地发展ㄧ走钢丝的演员带着一把伞,保持身体的~。
- 坈 rǒng ㄖㄨㄥˇ1)古地名。kēng ㄎㄥˉ1)古同“坑”,凹陷的地方。
- 均茵伏 《史记‧酷吏列传》: “﹝ 周阳由 ﹞与 汲黯 俱为忮, 司马安 之文恶, 俱在二千石列, 同车未尝敢均茵伏。” ▶ 司马贞 索隐: “均, 等也。 茵, 车蓐也。 伏, 车轼也。 言二人与 由 同载一车, 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 谓下之也。”后因以“均茵伏”喻指同列为伍。 ▶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 “自军机处之设, 则内阁无政;自 金陵 之陷, 则提镇为仆妾。 至于郎曹观政之士, 而不肯与均茵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