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国家的礼制法纪。
▶ 《国语‧晋语四》: “夫礼, 国之纪也。”
▶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自朝章国纪, 典彝备物, 奏议符策, 文辞表记, 素意所不蓄, 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摺附片二》: “不独国纪荡然, 抑且人纪顿丧。”
2. 治理国家的人。
▶ 《管子‧侈靡》: “择其好名, 因使长民, 好而不已, 是以为国纪。”
▶ 郭沫若 等集校: “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
3. 指本朝的编年史。
▶ 清 姚鼐 《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 “义果章于一家, 忠烈光于国纪。”
- 国 (國)guó ㄍㄨㄛˊ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
- 纪 (紀)jì ㄐㄧˋ1)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
- 国纲 国家的纲纪。 ▶ 《晋书‧庾冰传》: “然后览其大当, 以总国纲。 躬俭节用, 尧 舜 岂远!”
- 国粹 guócuì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 国粟 国家储备的粮食。 ▶ 《管子‧轻重甲》: “困穷之民闻而籴之, 釜鏂无止, 远通不推, 国粟之贾, 坐长而四十倍。”
- 国统 1. 指国家体制或体统。 ▶ 《史记‧三王世家》: “百官奉宪, 各遵其职, 而国统备矣。” 2. 君主一脉相传的统绪。 犹正统。 ▶ 《汉书‧诸侯王表》: “而本朝短世, 国统三绝。” ▶ 颜师古 注: “谓 成 、 哀 、 平 皆早崩, 又无健嗣。” ▶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 “盖纪之为体, 犹《春秋》之经, 系日月以成岁时, 书君上以显国统。” ▶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 汉 将 关侯 云长 , 用兵 荆 蜀 间, 国统未复, 以身死之……使侯不死, 与 孔明 戮力, 孔明 治内, 侯治其外, 汉 贼可诛, 孙氏 可虏, 而 高祖 天下可复矣。” ▶ 《清史稿‧礼志五》: “第庙楹有限, 国统无穷, 增修尚非至计!”
- 国籍 guójí①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②指飞机、船只等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一架~不明的飞机。
- 国筴 国筴(國筴)拼音:guó jiā 注音:ㄍㄨㄛˊ ㄐㄧㄚ 词语解释见“ 国策 ”。
- 国维 1. 国家的栋梁。 ▶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皇帝敦德, 俊乂在官。 ▶ 第五司空 , 股肱国维。 转谷振赡, 民不乏饿, 天下慕德, 虽危不乱。”按, 第五 , 复姓。 ▶ 第五司 空, 指 第五伦 。 2. 国家的法纪。 ▶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安城王拜封表》: “国维富礼, 皇涂凝卫。” ▶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张彦升见寄》诗: “国维张礼义, 民生重食货。”
- 国策 guócè国家的基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