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é zhōng gòng jì
【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拼音码】hzgj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英文】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in times of difficulty)
- 和衷 hézhōng[join hands] 和睦同心同寅协恭和衷哉。――《...
- 共济 1. 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 &...
- 合衷共济 又作:同心协力。
- 和衷 hézhōng[join hands] 和睦同心同寅协恭和衷哉。――《书·皋陶谟》
- 共济 1. 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 “孤以不德, 阶承统绪, 思与贤良共济世道。” ▶ 《宋书‧沈攸之传》: “且我能下彼, 彼必不能下我, 共济艰难, 岂可自厝同异。” ▶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徐凤竹》: “前得 山东 抚台 李公 书, 谓开 泇口 不如疏 胶河 , 意与公合。 故宜会同。 且委用属吏、量派夫役, 亦必借其力以共济也。” 2. 犹言互相帮助。 ▶ 唐 杜甫 《诸葛庙》诗: “君臣当共济, 贤圣亦同时。”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汝有亲弟兄, 提携思共济。”
- 同心共济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 同恶共济 见“同恶相济”。
- 同舟共济 tóng zhōu gòng jì 【解释】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拼音码】tzgj【灯谜面】一个船上的难友乘一条船渡江【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be in the same boat
- 和袖 犹袖手。 ▶ 宋 吕南公 《老樵》诗: “街东少年殊傲岸, 和袖高扉厉声唤。”
- 和裕 温和宽宏。 ▶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 “往悉乃心, 和裕开贤。” ▶ 《晋书‧封孚载记》: “ 孚 幼而聪明和裕, 有士君子之称。” ▶ 《新唐书‧藩镇传‧刘怦》: “﹝ 朱滔 ﹞表﹝ 怦 ﹞知府事, 和裕得众心。”
- 和表 即华表。 古代陵墓、宫殿等前所立的表柱。 ▶ 《汉书‧酷吏传‧尹赏》“便舆出瘗寺门桓东” 唐 颜师古 注: “ 如淳 曰: ‘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 上有屋, 屋上有柱出, 高丈馀, 有大板贯柱四出, 名曰桓表。 县所治夹两边各一桓。 ▶ 陈 宋 之俗言桓声如和, 今犹谓之和表。 ’即华表也。”
- 和解 héjiě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双方~。
- 和衣而卧 和衣而卧拼音:hé yī ér wò 注音:ㄏㄜˊ ㄧ ㄦˊ ㄨㄛˋ 成语解释和衣而卧【拼音】:hé yī ér wò【解释】: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出处】:明·明教中人《好俅传》第六回:“因挣扎走了几步,身体愈觉困倦,坐不得一刻,就和衣而睡。”【示例】: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 和言 1. 温和的言辞。 ▶ 《梁书‧傅岐传》: “ 岐 即命脱械, 以和言问之, 便即首服。” ▶ 《天雨花》第二回: “众人但只和言劝, 丫环房内秉银灯。” 2. 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发喉引声, 和言中宫, 危言中商, 疾言中角, 微言中徵、羽。”
- 和衣 谓不脱衣服。 ▶ 宋 张先 《南歌子》词: “醉后和衣倒, 愁来殢酒醺。” ▶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 钱青 ﹞忍着一肚子闷气, 和衣在床外侧身而卧。” ▶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 “和衣将空被卷。” ▶ 周立波 《民兵》: “被窝褥子还在冒烟, 何锦春 和衣一滚, 被褥上的火也压灭了。”
- 和议 héyì交战双方关于恢复和平的谈判。
- 和融 1. 融化;融合。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香于酪乳腻于茶, 一味和融润齿牙。” ▶ 钱锺书 《围城》六: “ 韩学愈 容颜灰暗, 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和融无间。” 2. 和气, 融洽。 ▶ 《恨海》第四回: “ 棣华 本来为人极是和融, 便也同他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