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信条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 玩弄立宪骗局, 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 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 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 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 但仍规定皇位世袭, 不受侵犯。
▶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这个宪法草案也总结了从 清 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 从 清 末的‘十九信条’起, 到 民国 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 蒋介石 的伪宪法。”
- 十九 十分之九。 谓绝大多数。 ▶ 《庄子‧寓言》...
- 信条 xìntiáo信守的准则。
- 十九 十分之九。 谓绝大多数。 ▶ 《庄子‧寓言》: “寓言十九, 重言十七, 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 ▶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文》: “凡 蔡 卒三万五千, 其不乐为兵, 愿归为农者十九, 悉纵之。” ▶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 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如此‘土气’的穿着, 加之满口土腔, 甚至问路, 十九都遭到白眼。”
- 十九人 战国 时, 秦 围 赵 , 赵王 派 平原君 求救于 楚 。 ▶ 平原君 欲在门客中挑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作为随从, 但只选中十九人。 ▶ 毛遂 自荐随往。 至 楚 , 谈判不决, 毛遂 按剑陈词, 迫使 楚王 歃血定盟;而十九人却碌碌无为。 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因以“十九人”指庸碌之辈。 ▶ 唐 高拯 《及第后赠试官》诗: “公子求贤未识真, 欲将 毛遂 比常伦。 当时不及三千客, 今日何如十九人?” 金 元好问 《史院夜直》诗: “悠悠未了三千牍, 碌碌翻随十九人。”参见“ 毛遂自荐 ”。
- 十九路 金 沿袭 宋 制, 分境内为若干路。 ▶ 大定 末共分 中都 、 上京 、 咸平 、 东京 、 北京 、 临潢 、 西京 、 南京 、 河北东 、 河北西 、 山东东 、 山东西 、 大名府 、 河东北 、 河东南 、 京兆府 、 凤翔 、 鄜延 、 庆原 、 临洮 二十路。 ▶ 章宗 时并 临潢路 于 北京路 , 是为十九路。 参阅《金史‧地理志上》。
- 十乱 1. 《书‧泰誓》: “予( 周武王 )有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 ▶ 孔 传: “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 ▶ 孔颖达 疏: “《释诂》云: 乱, 治也。”十人, 指 周公旦 、 召公奭 、 太公望 、 毕公 、 荣公 、 太颠 、 闳夭 、 散宜生 、 南宫适 、 文母 (一说指 文王 之后 大姒 , 一说指 武王 之妻 邑姜 )。 后因以“十乱”指上述十个辅佐 周武王 治国平乱的大臣。 ▶ 晋 潘岳 《西征赋》: “岂三圣之敢梦, 窃十乱之或希。”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 “辰位列四星, 帝功参十乱。” ▶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 邑姜 以一妇人而足九人之数, 不妨其与 周 、 召 、 太公 之流并为十乱。” ▶ 王紫诠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 “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 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 “文则有 王 公 世扬 、 孙 公 玮 、 李 公 汶 、 张 公 养志 , 武则有 王 公 之桢 、 陈 公 汝忠 、 王 公 名世 、 王 公 承恩 、 郑 公 国贤 , 而有 郑贵妃 主之于内, 此之谓十乱。”
- 十之八九 shí zhī bā jiǔ 【解释】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拼音码】szbj
- 十事 1. 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 ▶ 《四十二章经》: “佛言众生, 以十事为善, 亦以十事为恶。 何等为十?身三, 口四, 意三。” 2. 特指“十恶”。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 “ 吠舍厘城 懈怠苾刍, 谬于戒律, 有十事出, 违十力教。”参见“ 十善 ”、“ 十恶 ”。
- 十义 1.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 《礼记‧礼运》: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 修十义, 讲信修睦, 尚辞让, 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2. 道家亦倡此说。 ▶ 《云笈七签》卷一百: “帝( 黄帝 )始制七情, 行十义之教……十义者,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 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义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十义》。
- 十二 1. 十分之二。 ▶ 《史记‧高祖本纪》: “地方二千里, 持戟百万, 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十二, 得十中之二。” 2. 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 《周礼‧地官‧载师》: “凡任地……甸稍县都, 皆无过十二。” ▶ 贾公彦 疏: “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 ▶ 《汉书‧贡禹传》: “商贾求利, 东西南北各用智巧, 好衣美食, 岁有十二之利, 而不出租税。” ▶ 颜师古 注: “若有万钱为贾, 则获二千之利。” 3. 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 “金城十二重, 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 十个指头有长短 十个指头有长短 基本解释:比喻人和人是有判别的,不能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