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陵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指 永思陵 、 永阜陵 、 永崇陵 、 永茂陵 、 永穆陵 、 永绍陵 , 乃 南宋 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的陵墓,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 (又名 攒宫山 )。
▶ 明 贝琼 《穆陵行》: “六陵草没迷东西, 冬青花落陵上泥。”
▶ 明 徐渭《岳公祠》诗: “四海龙蛇寒食后, 六陵风雨大江东。”
▶ 清 杨焯 《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 “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六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陵 líng ㄌㄧㄥˊ1)大土山:山~。丘~。~谷迁变(简作“陵谷”)。2...
- 六雄 1. 指 战国 时 韩 、 赵 、 魏 、 燕 、 齐 、 楚 六国。 ▶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诗之三: “六雄互欲吞诸国, 四海终须作一家。”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又观世之学者, 或耽玩一经, 或专精一史。 谈《春秋》者, 则不知 宗周 既陨, 而人有六雄。” 2. 唐 代以 郑 、 陕 、 汴 、 绛 、 怀 、 魏 六州, 为形势重要之地, 称为“六雄”。 ▶ 唐 开元 中, 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 以近畿为四辅, 其馀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 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 《新唐书‧韦处厚传》: “ 处厚 乃置六雄、十望、十紧等州, 悉补别驾, 由是流品澄别。”参阅《通典‧职官‧州郡下》。
- 六零六 (德文salvarsan)西药名。 静脉注射可治梅毒、雅司病、回归热等。 1907年发明。 据说经反覆实验达六百零六次始成功, 故名。
- 六陈铺 旧时称粮食店。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夫妻两个, 开个六陈铺儿, 虽则粜米为生, 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 无所不备。”参见“ 六陈 ”。
- 六霙 见“ 六英 ”。
- 六陈 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 以其可以久藏, 故称“六陈”。 ▶ 唐 李益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草木分千品, 方书问六陈。”
- 六面印 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 流行于 南北朝 。 呈“凸”字形, 印鼻端刻有一小印, 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 因专用于书信, 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 ▶ 明 清 后, 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 也称“六面印”。
- 六际 犹六合。 ▶ 《鶡冠子‧能天》: “截六际而不绞, 观乎孰莫, 听乎无罔, 极乎无系, 论乎窈冥, 湛不乱纷, 故能绝尘埃而立乎太清。” ▶ 陆佃 解: “六际, 六合也。” ▶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有方分者, 则有上下四极, 是为六际。”参见“ 六合 ”。
- 六韬 亦作“六弢”。 1. 兵书名。 旧题 周 吕望 撰。 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 《庄子‧徐无鬼》: “吾所以说吾君者, 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 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 ▶ 成玄英 疏: “《金版》《六弢》, 《周书》篇名也, 或言秘谶也。 本有作韬字者, 随字读之, 云是 太公 兵法, 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 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 “法奇于三略, 义秘于六韬。”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 “金版六韬初试, 烟敛山空迥, 低草见牛羊。”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 “你精三略, 谙六韬, 养由基 穿杨技高。”
- 六阳魁首 见“ 六阳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