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唐 山南道 之精兵。
▶ 《新唐书‧李诉传》: “ 诉 乃令佩刀出入帐下, 署六院兵马使。 六院者, 隋 唐 兵也, 凡三千人, 皆 山南 奇材锐士, 故委 佑 统之。”
2. 宋 官署名, 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
▶ 《宋史‧职官志一》: “中兴后, 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 谓之六院。 例以京官知县有政绩者充;亦有自郡守除者, 继即除郎。”参阅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六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
3. 院, 指行院, 歌妓集聚之地。
▶ 明 初 南京 妓院著名者有 来宾 、 重译 、 轻烟 、 淡粉 、 梅妍 、 柳翠 六院, 后遂以为妓院的代称。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恩卿妙音, 六院推首。”
▶ 明 屠隆 《彩毫记‧散财结客》: “昨日取醉平康, 六院诸姬齐来相见。”
4. 犹六宫。
▶ 明 清 时后妃所居之地。 皇宫之内廷, 在三宫的两边, 有东西六宫, 东六宫是: 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六宫是: 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 此即旧时民间流传所谓“六院”。
- 六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院 yuàn ㄩㄢˋ1)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某些机...
- 十六院 隋炀帝 于西苑所筑的十六宫院。 ▶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十六院》: “ 炀帝 十六院, 皆自制名, 择宫中佳丽厚有容色美人实之。” ▶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 “五月, 筑西苑, 周二百里……缘渠作十六院, 门皆临渠, 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 堂殿楼观, 穷极华丽。”
- 三宫六院 sān gōng liù yuàn 【解释】泛指帝王的妃嫔【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示例】弹词《英烈春秋》:“天子封我掌国邦,~皆钦付。”【拼音码】sgly【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帝王的妃嫔
- 六陵 指 永思陵 、 永阜陵 、 永崇陵 、 永茂陵 、 永穆陵 、 永绍陵 , 乃 南宋 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的陵墓,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 (又名 攒宫山 )。 ▶ 明 贝琼 《穆陵行》: “六陵草没迷东西, 冬青花落陵上泥。” ▶ 明 徐渭《岳公祠》诗: “四海龙蛇寒食后, 六陵风雨大江东。” ▶ 清 杨焯 《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 “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六陈铺 旧时称粮食店。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夫妻两个, 开个六陈铺儿, 虽则粜米为生, 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 无所不备。”参见“ 六陈 ”。
- 六雄 1. 指 战国 时 韩 、 赵 、 魏 、 燕 、 齐 、 楚 六国。 ▶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诗之三: “六雄互欲吞诸国, 四海终须作一家。”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又观世之学者, 或耽玩一经, 或专精一史。 谈《春秋》者, 则不知 宗周 既陨, 而人有六雄。” 2. 唐 代以 郑 、 陕 、 汴 、 绛 、 怀 、 魏 六州, 为形势重要之地, 称为“六雄”。 ▶ 唐 开元 中, 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 以近畿为四辅, 其馀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 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 《新唐书‧韦处厚传》: “ 处厚 乃置六雄、十望、十紧等州, 悉补别驾, 由是流品澄别。”参阅《通典‧职官‧州郡下》。
- 六陈 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 以其可以久藏, 故称“六陈”。 ▶ 唐 李益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草木分千品, 方书问六陈。”
- 六零六 (德文salvarsan)西药名。 静脉注射可治梅毒、雅司病、回归热等。 1907年发明。 据说经反覆实验达六百零六次始成功, 故名。
- 六际 犹六合。 ▶ 《鶡冠子‧能天》: “截六际而不绞, 观乎孰莫, 听乎无罔, 极乎无系, 论乎窈冥, 湛不乱纷, 故能绝尘埃而立乎太清。” ▶ 陆佃 解: “六际, 六合也。” ▶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有方分者, 则有上下四极, 是为六际。”参见“ 六合 ”。
- 六霙 见“ 六英 ”。
- 六阳魁首 见“ 六阳会首 ”。
- 六面印 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 流行于 南北朝 。 呈“凸”字形, 印鼻端刻有一小印, 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 因专用于书信, 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 ▶ 明 清 后, 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 也称“六面印”。
- 六阳首级 见“ 六阳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