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
▶ 《荀子‧议兵》: “故制号政令, 欲严以威;庆赏刑罚, 欲必以信;处舍收藏, 欲周以固;徙举进退, 欲安以重, 欲疾以速;窥敌观变, 欲潜以深, 欲伍以参;遇敌决战, 必道吾所明, 必道吾所疑。 夫是之谓六术。”
2. 指占日、占月、占星气、律吕、甲子、算数。
▶ 《晋书‧律历志中》: “逮乎 炎帝 , 分八节以始农功, 轩辕 纪三纲而阐书契, 乃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臾区 占星气, 伶伦 造律吕, 大挠 造甲子, 隶首 作算数。
▶ 容成 综斯六术, 考定气象, 建五行, 察发敛, 起消息, 正闰馀, 述而著焉, 谓之《调历》。”
- 六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术 shù ㄕㄨˋ1)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2)方法:战...
- 六材 1. 指六工制作器物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 《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六工, 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典制六材。” ▶ 孔颖达 疏: “工, 能也, 言能作器物者也。 前既有六府之物, 宜立六工以作之为器物。” 2. 指制弓之六材: 干、角、筋、胶、丝、漆。 ▶ 《周礼‧考工记‧弓人》: “弓人为弓, 取六材必以其时, 六材既聚, 巧者和之。 干也者, 以为远也;角也者, 以为疾也;筋也者, 以为深也;胶也者, 以为和也;丝也者, 以为固也;漆也者, 以为受霜露也。” 3. 泛指各种用材。 ▶ 《后汉书‧舆服志》: “是故具物以时, 六材皆良。” ▶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 有悦于人之耳目, 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 五谷六材, 有适于用, 而用之则弊, 取之则竭。”
- 六本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 孝、哀、勇、能、嗣、力。 ▶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 孔子 曰: 行身有六本, 本立焉, 然后为君子。 立体有义矣, 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 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 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 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 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 而力为本。” ▶ 《北史‧隋炀帝纪》: “武有七德, 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 兴之以教义。”
- 六朝金粉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以艳丽见称,因以指美女、粉黛。②指六朝国都金陵的奢侈豪华景象。
- 六极 1. 谓六种极凶恶之事。 ▶ 《书‧洪范》: “六极: 一曰凶短折, 二曰疾, 三曰忧, 四曰贫, 五曰恶, 六曰弱。” ▶ 孔颖达 疏: “六极, 谓穷极恶事有六。” ▶ 汉 王逸 《九思‧逢尤》: “愍余命兮遭六极, 委玉质兮于泥涂。” ▶ 《隋书‧礼仪志四》: “六极之人, 务加宽养, 必使生有以自救, 没有以自给。”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 “忠义所感, 定命靡常, 六极转移, 易如反掌。” 2. 谓上下四方。 ▶ 《庄子‧应帝王》: “以出六极之外, 而游无何有之乡。”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论语》: “信有一我, 而不信, 六极无之而非我。” ▶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 “俯视千春, 横眺六极, 无文学不足以立国, 无文学不足以新民。” 3. 谓命、丑、福、赏、祸、罚。 ▶ 《逸周书‧常训》: “六极: 命、丑、福、赏、祸、罚。 六极不嬴, 八政和平。” 4. 中医学名词。 即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 均为虚劳重症。 ▶ 《云笈七签》卷三二: “五劳则生六极, 一曰气极, 二曰血极, 三曰筋极, 四曰骨极, 五曰精极, 六曰髓极。 六极即为七伤。”参阅 隋 巢元方 等《诸病源候论》。
- 六朝脂粉 六朝脂粉 基本解释: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 六枝儿 见“ 六枝子 ”。
- 六朝文 指 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隋 六朝文体。 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 讲究词藻, 拘于声韵, 带有形式主义倾向, 直至 唐 代 韩愈 、 柳宗元 和 宋 代 欧阳修 等人, 大力倡导古文运动, 才扭转这种文风。 参见“ 骈文 ”。
- 六枝子 一只手(或足)长六个指头。 ▶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他长的是个大身量, 黄净子脸儿, 两撇小胡子儿, 左手是个六枝子。” ▶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 “那可就叫‘六枝儿划拳’, 新样儿的, 没了对儿咧!”
- 六朝 LiùCháo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合称六朝。②泛指南北朝时期:~文ㄧ~书法。参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