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孩儿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宋 时风俗, 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 祝福长命百岁。 诗家多以入诗。
▶ 宋 陈藻 《邱叔乔八十》诗: “大家于此且贪生, 八十孩儿题向额。”
▶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词: “人间八十最风流, 长帖在、儿儿额上。”“儿儿”即孩儿。 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 十 shí ㄕˊ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表...
- 孩儿 hái ér父母称呼儿女或儿女对父亲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 八十千 bāshíqiān[eighty string of thousand cash] 即八十吊钱。旧时称制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 乳孩儿 幼孩。 ▶ 《西游补》第七回: “你自家不敢出头, 倒教三四尺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
- 女孩儿 n梙áir(1)[a young girl]∶女性的少年儿童漂亮的女孩儿(2)[a daughter]∶指女儿我的女孩儿八岁了(3)也称“女孩子”
- 孩儿们 旧小说戏曲中头领对部下的称呼或部下对头领的自称。 ▶ 《水浒传》第三二回: “﹝ 燕顺 ﹞问道: ‘孩儿们那里拿得这个牛子?’小喽罗答道: ‘孩儿们正在后山伏路, 只听得树林铜铃响……一跤绊翻, 因此拿得来。 ’” ▶ 《水浒传》第五七回: “ 鲁 杨 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与 呼延灼 交战, 两个厮拼了他一日。”
- 孩儿参 人参的一种。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 “有本山参……又有孩儿参, 颇具人形, 皆山中产。” ▶ 《广群芳谱‧药谱一‧人参》: “其有手足面目似人形者, 更神效, 谓之孩儿参;而假伪者尤多。”
- 孩儿茶 药茶名。 又名乌爹泥、乌垒泥。 能清上膈热, 化痰生津, 止血去湿, 生肌定痛, 疗一切疮疡。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乌爹泥》。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药中有孩儿茶, 医者尽用之……俗因治小儿诸疮, 故名孩儿茶也。”
- 小孩儿 xiǎoháir①儿童。也说小孩子。②子女(多指未成年的):你有几个~?
- 耍孩儿 1. 民间曲调名。 五十四字, 平仄通协。 ▶ 明 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 地方戏曲剧种名。 也叫咳咳腔、嗨嗨调。 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带。
- 阿孩儿 小孩儿。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 苗台符 六岁能属文, 聪悟无比;十馀岁博览群籍, 著《皇心》三十卷, 年十六及第。 ▶ 张读 亦幼擅词赋, 年十八及第。 同年进士, 同佐 郑薰 少师 宣州 幕。 二人尝列题于 西明寺 之东庑。 或窃注之曰: ‘一双前进士, 两个阿孩儿。 ’”
-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
- 八十一元士 周 代官制, 天子有八十一元士。 元士即上士, 位在大夫之下。 ▶ 《礼记‧昏仪》: “天子立六官, 三公, 九卿, 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元士, 以听天下之外治。” ▶ 《淮南子‧泰族训》: “举天下之高, 以为三公。 一国之高, 以为九卿。 一县之高, 以为二十七大夫。 一乡之高, 以为八十一元士。”
- 八十一种好 见“ 八十种好 ”。
- 八十一章 指《老子》。 世所传《老子》各本, 皆分八十一章。 ▶ 宋 陆游 《读老子》诗: “身如槁木心如墙, 八十一章独置傍。”
- 八十二好 见“ 八十种好 ”。
- 八十亿劫 佛教称漫长时劫的惯用语。 ▶ 晋 慧远 《观无量寿佛经疏》: “一善友教劝称彼佛名具足十念, 二以称佛故念念除去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 唐 李白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 “八十亿劫罪, 如风扫轻霜。”
- 八十四调 我国宫调理论中, 以十二律旋相为宫, 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 共得八十四调。 理论上的八十四调, 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 开皇 七年乐议中 郑译 的话。 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 促进了律制的改革。 ▶ 宋 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 元 明 诸种宫调, 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八十种好 佛教语。 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徵, 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 ▶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 “三十二相名字如是。 何者是八十种好?如《地持》说。”亦转为“八十二好”、“八十一种好”。 ▶ 《隋书‧经籍志四》: “ 释迦 当 周庄王 之九年四月八日, 自母右胁而生, 姿貌奇异, 有三十二相, 八十二好。” ▶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 “惜哉丈六身, 缩作三寸小。 难具三十二相, 八十一种好。”
- 百儿八十 bǎi erbāshí一百或比一百略少:~块钱ㄧ~人。
- 长戟八十斤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 韦 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 军中为之语曰: ‘帐下壮士有 典君 , 提一双戟八十斤。 ’”后用以形容勇武。 ▶ 唐 杜牧 《史将军》诗之二: “弯弧五百步, 长戟八十斤。”
- 下次孩儿 犹言下次小的。 指仆役。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摺: “下次孩儿每安排下茶饭, 则怕千户来也。” ▶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摺: “将钥匙来, 着下次孩儿每取衣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