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身报仇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借交报仇”。
- 借 jiè ㄐㄧㄝˋ1)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
- 身 shēn ㄕㄣˉ1)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
- 报仇 bào chóu采取行动,打击仇敌:~雪恨。
- 借交报仇 jiè jiāo bào chóu 【解释】帮助别人报仇。【出处】《史记·郭解列传》:“(解)以躯借交报仇。”【拼音码】jjbc【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舍身助人报仇
- 借客报仇 见“借交报仇”。
- 报仇雪恨 bào chóu xuě hèn 【解释】报冤仇,除仇恨。雪,洗刷掉。【出处】《淮南子·氾论训》:“(文)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示例】~的日子快到了。【拼音码】bcx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复仇方面【英文】revenge
- 报仇雪耻 bào chóu xuě chǐ 【解释】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会稽乃~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拼音码】bcxc【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报冤仇、解怨恨【英文】revenge
- 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 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 ▶ 《水浒传》第二六回: “ 武松 虽是粗卤汉子, 便死也不怕, 还省得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 并不伤犯众位, 只烦高邻做个证见。” ▶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 “若得一日发迹, 李洪一 , 那时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 ▶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 “姓 赵 的, 你听说, 咱们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 老子活着不能见你, 做鬼也是后会有期。”
- 借迳 借迳(借逕)拼音:jiè jìng 注音:ㄐㄧㄝ ˋ ㄐㄧㄥˋ 词语解释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 魏相 ,贤相也,始奏封事,及白去副封,乃借逕於 许伯 。於是 霍氏 杀 许后 之谋乃得闻。”
- 借路 借道。 ▶ 《史记‧春申君列传》: “且王攻 楚 将恶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之 韩 魏 乎?”
- 借资 1. 谓利用别人的某种心理, 作为自己进身之资。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论其所爱, 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 则以为尝己。”按《韩非子‧说难》作“藉资”, 其旧注云: “谓为藉君之所爱, 以为己资。” 2. 指借用, 取资。 ▶ 清 褚人获 《坚瓠九集‧高唐云雨》: “此类甚多, 相沿不改, 遂为填词家借资。” 3. 藉助, 凭藉。 ▶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 “大人者, 并不借资君与社稷与天下也, 只有一‘正己’而已矣, 自收‘物正’之功。”
- 借酒浇愁 jiè jiǔ jiāo chóu 【解释】用喝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出处】明·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示例】鲁迅《书信集·致胡风》:“龟井的文章,立意的大部分是在给他们国内的人看的,当然不免有‘~’的气味。”【拼音码】jjjc【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英文】drink down sorrow
- 借赁 租借。 ▶ 《魏书‧肃宗纪》: “﹝ 孝昌 二年冬十有一月﹞丙午, 税京师田租, 亩五升;借赁公田者, 亩一斗。”
- 借重 jièzhòng指借用其他的(力量),多用做敬辞:~一切有用的力量 ㄧ敝公司以后~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 借贼兵,赍盗粮 借贼兵,赍盗粮 基本解释:赍:资助。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比喻帮助自己的敌人增强力量。
- 借鉴 jièjiàn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可资~。
- 借贷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基本解释:会计工作中,用“借”、“贷”作为记帐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帐方法。依据“资产=权益(或=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任何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都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以相等的金额予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