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弦管乐器。 借指音乐。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诗官采言, 乐胥被律, 志感丝篁, 气变金石。”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 “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 近内庭居民, 夜深遥闻笙竽之声, 宛若云外。”
▶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 “翳彼乐府, 风诗之遗, 军歌激扬, 庙乐典重, 写哀凄厉, 言情芬芳, 足使丝篁协奏, 宫徵相和。”
- 丝 (絲)sī ㄙˉ1)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
- 篁 huáng ㄏㄨㄤˊ1)竹林,泛指竹子:幽~。修~。~竹。幽篁
- 丝簧 1. 弦管乐器。 ▶ 《文选‧马融<长笛赋>》: “漂凌丝簧, 覆冒鼓锺。” ▶ 吕向 注: “丝, 琴瑟也;簧, 笙也。” ▶ 唐 韦元甫 《木兰歌》: “ 木兰 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鞲理丝簧。”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 “每出游猎, 骏骑连翩, 妖童执丝簧, 少妇控弓弩, 服饰诡丽, 照耀数里。” ▶ 清 陈维崧 《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 “每年到清明赛社, 倾城士女愁弄丝簧。” 2. 引申为音乐。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 “视之则锦绘, 听之则丝簧。” ▶ 唐 崔道融 《羯鼓》诗: “ 华清宫 里打撩声, 供奉丝簧束手听。”
- 丝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 泛指乐器。 亦借指音乐。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入则歌姬舞女, 击竹吹笙, 丝管迭奏, 连宵尽日。” ▶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 锦城 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 “每府僚宴集其上, 绮罗照野, 丝管沸天, 游人指点咨嗟, 邈在仙境。” ▶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古人之诗皆乐也, 文人或不闲音律, 所作篇什, 不协于丝管。”
- 丝籰 丝籰(絲籰)拼音:sī yuè 注音:ㄙㄧ ㄩㄝˋ 词语解释复摇和络丝过程中卷绕生丝用的框架。通常用木、竹制成。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四:“丝籰,络丝具也。《方言》曰:‘援, 兖 、 豫 、 河 、 济 之间又谓之辕。’《説文》曰:‘籰,收丝者也。’……今字从竹,又从矍,竹器从人持之矍矍然,此籰之义也,然必窍贯以轴,乃适於用,为理丝之先具也。”
- 丝笼 1. 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 唐 岁时节物: 元日, 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人日, 则有煎饼;上元, 则有丝笼。” 2. 指鸟笼。 ▶ 《广西壮族文学‧新的戏剧‧刘三姐》: “﹝ 莫海仁 ﹞便计谋使 刘三姐 像‘鸟儿进丝笼一样有翼也难飞’, 于是请媒婆说亲, 要娶 三姐 为妾。”
- 丝粟 1. 蚕丝与粟米。 ▶ 《北史‧徐遵明传》: “﹝ 遵明 ﹞颇好聚敛, 与 刘献之 、 张吾贵 皆 河 北聚徒教授, 悬纳丝粟, 留衣物以待之, 名曰影质, 有损儒者之风。” 2. 比喻极小或极少。 ▶ 唐 罗隐 《谗书‧杂说》: “然圭璧者, 虽丝粟玷纇, 人必见之, 以其为有用之累也。”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杂徵馀论》: “若夫杂课除有额徵, 未敢少宽丝粟。”
- 丝竹陶写 丝竹陶写 基本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 丝糕 sīgāo小米面、玉米面等加水搅拌发酵后蒸成的松软的食品。
- 丝竹管弦 sī zhú guǎn xián 【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示例】~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舞吟》诗)?【拼音码】szgx
- 丝絇 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 有孔, 可以穿系鞋带。 ▶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一: “江沙踏破青鞋底, 却结丝絇侍禁庭。”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 “粉省香浓, 宫床锦重, 更把丝絇结。”
- 丝竹筦弦 见“丝竹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