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毫厘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ù chā háo lí
【解释】不差一毫一厘。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一百五十八郑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拼音码】bchl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丝毫不差
【英文】accurate
- 不差 bùchā(1)[all right]∶全对,无差错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
- 毫厘 háolí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不爽丨失之~,谬以千里。
- 不差毫发 bù chā háo fà 【解释】毫发:古代的长度单位名,1发=10毫,1厘=10发。指一点儿也不差【出处】唐·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示例】宋·洪迈《夷坚甲志·东坡书金刚经》:“其字画大小高下,黑色深浅,~。”【拼音码】bchf【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丝毫不差【英文】accurate
- 不差 bùchā(1)[all right]∶全对,无差错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2)[not bad]∶不错,不坏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 不差似 不差于。 ▶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我本朝 太祖 定了天下, 大功不差似 汤 武 。”
- 不差累 bùchālěishǔ形容丝毫不差(累黍:指微小的数量)。
- 一毫不差 yī háo bù chā 【解释】指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示例】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附王铸《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拼音码】yhb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完全相同
- 不差上下 bù chā shàng xià 【解释】不分高下,差不多【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示例】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一向坚实乐观的汉子第一次遭到烦扰的袭击了,简直就同一个处在这种境况的平常人~:一点抓拿没有。”【拼音码】bcsx【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基本上一致
- 不差什么 bùchāshén me①不缺什么:原材料已经~了,只是开工日期还没确定。②〈方〉差不多:这几个地方~我全都到过。③〈方〉平常;普通:这一袋粮食有二百斤,~的人还真扛不动。
- 不差累黍 bù chā lěi shú 【解释】形容丝毫不差。【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权经重者不失黍累。”【拼音码】bcls【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丝毫不差【英文】to a hair
- 不失毫厘 bù shī háo lí 【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出处】《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拼音码】bshl【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精确
- 毫厘不爽 háo lí bù shuǎng 【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示例】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拼音码】hlbs
- 毫厘丝忽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 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 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 毫厘千里 háo lí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示例】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之谬!(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拼音码】hlql【用法】兼语式;作宾语、定语;
- 惜毫厘失千里 喻贪小失大。 ▶ 《新唐书‧魏元忠传》: “盖忘大体之臣, 恐赉勋庸, 竭府库, 留意锥刀, 以为益国, 所谓惜毫厘失千里者也。”
- 失之千里, 差若毫厘 同“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隋书‧天文志上》: “失之千里, 差若毫厘, 大象一乖, 馀何可验!”
-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亦作“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谓细微的失误, 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大戴礼记‧保傅》: “《易》曰: ‘正其本, 万物理。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故君子慎始也。” ▶ 孔广森 补注: “《易说通卦验》文。”
-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见“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 ▶ 《陈书‧虞荔传》: “夫安危之兆, 祸福之机, 匪独天时, 亦由人事。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是以明智之士, 据重位而不倾, 执大节而不失, 岂惑于浮辞哉?”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目的一失, 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同“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示例】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了!(闻一我《屈原问题》)【拼音码】szhl【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英文】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见“ 差之毫氂, 失之千里 ”。
-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开始相差一小点, 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谬, 也写作“缪”。 语本《汉书‧司马迁传》: “故《易》曰: ‘差以豪氂, 谬以千里。 ’” ▶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 朱熹 集注: “夫过不及, 均也。 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 ▶ 清 朱彝尊 《经义考‧易纬‧通卦验》: “ 冯椅 曰, 馆阁本《通卦验》有云, 正其本而万物理,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 汉 儒引之, 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拼音码】czhl【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英文】a minimal error or deviation results in wide divergence
- 差以毫厘, 谬以千里 同“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 “差以毫厘, 谬以千里, 造因不良, 恶果是生。”
-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拼音码】cyhl【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