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ù yí bù huì
【解释】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出处】汉·扬雄《法官·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拼音码】bybh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中庸温和
- 不夷 1. 不悦。 ▶...
- 不惠 1. 不顺。 ▶...
- 不夷 1. 不悦。 ▶ 《楚辞‧刘向<九叹‧怨思>》: “顾屈节以从流兮, 心巩巩而不夷。” ▶ 王逸 注: “夷, 悦也。” ▶ 晋 陆机 《招隐诗》: “明发心不夷, 振衣聊踯躅。” 2. 复姓。 ▶ 宋 罗泌 《路史》谓 微子 后有 不夷氏 。
- 不惠 1. 不顺。 ▶ 《书‧康诰》: “惠不惠, 懋不懋。” ▶ 孔 传: “当使不顺者顺, 不勉者勉。” ▶ 《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惠, 降此大戾。” ▶ 朱熹 集传: “昊天不顺而降此乖戾之变。” ▶ 《荀子‧非十二子》: “好治怪说, 玩琦辞, 甚察而不惠, 辩而无用。” 2. 不仁德;无德行。 ▶ 《墨子‧兼爱下》: “为人君者之不惠也……子之不孝也: 此又天下之害也。” ▶ 《汉书‧艺文志》: “人失常则訞兴, 人无衅焉訞不作。 故曰: 德胜不祥, 义厌不惠。” 3. 不聪明, 愚笨。 惠, 通“ 慧 ”。 ▶ 《鬼谷子‧忤合》: “材质不惠, 不能用兵;忠实无真, 不能知人。” ▶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 “小子不惠, 猥以文句微识蒙念。” 4. 谓白痴。 ▶ 《晋书‧安帝纪》: “帝不惠, 自少及长, 口不能言, 虽寒暑之变, 无以辩也。”
- 鄙夷不屑 bǐ yí bù xiè 【解释】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示例】钱钟书《猫》:“他小学校里的先生老觉得傅聚卿这孩子眼梢瞟着自己在表示~。”【拼音码】bybx【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看不起别人
- 不夺农时 不夺农时 基本解释: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同“不违农时”。
- 不夺时 不失农时。 ▶ 《文子‧下德》: “足用之本, 在于不夺时, 不夺时之本, 在于省事。”
- 不失黍絫 又作: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 不奈 1. 无奈。 ▶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 “不奈君王容鬓衰, 相存相顾能几时。” ▶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诗: “酒槽不奈青春老, 经笥空供白昼眠。” ▶ 明 高启 《送衍师还相川》诗: “道心深悟俱浮幻, 不奈诗名满世传。” 2. 不耐, 忍受不了。 ▶ 唐 陆畅 《解内人嘲》诗: “须教翡翠闻 王母 , 不奈乌鸢噪鹊桥。” ▶ 宋 王安石 《红梅》诗: “春半花才发, 多应不奈寒。”
- 不失毫厘 bù shī háo lí 【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出处】《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拼音码】bshl【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精确
- 不奈之何 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 不奈何 1. 没奈何, 无可奈何。 ▶ 唐 张松龄 《渔父》词: “珍重意、下长波, 半夜潮生不奈何。” ▶ 《宣和遗事》前集: “朝廷不奈何, 只得出榜招谕 宋江 等。” 2. 不作难, 不难为。 ▶ 《水浒传》第三八回: “这厮本事自有, 只是粗心胆大不好。 在 汀州 牢里, 但吃醉了时, 却不奈何罪人, 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
- 不失旧物 不失旧物 拼音: bù shī jiù wù 简拼: bsjw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出处: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