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黍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又作: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 不失 1. 不偏离;不失误。 &nb...
- 黍絫 亦作“黍累”。 1. 古时极轻...
- 黍絫 亦作“黍累”。 1. 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 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 《汉书‧律历志上》: “权轻重者, 不失黍絫。”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十黍为絫, 十絫为一铢。” ▶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 “测表候阴, 不谬圭撮, 无乖黍累。” ▶ 吕延济 注: “六粟曰圭, 十抄曰撮, 十黍曰累。” ▶ 唐 刘禹锡 《平权衡赋》: “黍累无差, 毫厘必究。” 2. 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 “积艺业于黍累, 慎言行于毫厘。”
- 不失为 bùshīwéi还可以算得上:这样处理,还~一个好办法。
- 冒不失 方言。 轻率, 鲁莽。 ▶ 李克 《地道战》: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这样冒不失地说了两句。”
- 万不失一 同“万无一失”。绝无差错。
- 不失圭撮 bù shī guī cuō 【解释】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拼音码】bsgc【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数量准确
- 不失毫厘 bù shī háo lí 【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出处】《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拼音码】bshl【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精确
- 百不失一 bǎi bù shī yī 【解释】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出处】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示例】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拼音码】bbsy【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有十足的把握【英文】cannot possibly go wrong
- 穷不失义 qióng bù shī yì 【解释】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出处】《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拼音码】qbsy
- 遵而不失 见“遵而勿失”。
- 不夷 1. 不悦。 ▶ 《楚辞‧刘向<九叹‧怨思>》: “顾屈节以从流兮, 心巩巩而不夷。” ▶ 王逸 注: “夷, 悦也。” ▶ 晋 陆机 《招隐诗》: “明发心不夷, 振衣聊踯躅。” 2. 复姓。 ▶ 宋 罗泌 《路史》谓 微子 后有 不夷氏 。
- 不夷不惠 bù yí bù huì 【解释】比喻折衷而不偏激。【出处】汉·扬雄《法官·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拼音码】byb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中庸温和
- 不夺农时 不夺农时 基本解释: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同“不违农时”。
- 不失旧物 不失旧物 拼音: bù shī jiù wù 简拼: bsjw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出处: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完璧归赵
- 不夺时 不失农时。 ▶ 《文子‧下德》: “足用之本, 在于不夺时, 不夺时之本, 在于省事。”
- 不奈 1. 无奈。 ▶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 “不奈君王容鬓衰, 相存相顾能几时。” ▶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诗: “酒槽不奈青春老, 经笥空供白昼眠。” ▶ 明 高启 《送衍师还相川》诗: “道心深悟俱浮幻, 不奈诗名满世传。” 2. 不耐, 忍受不了。 ▶ 唐 陆畅 《解内人嘲》诗: “须教翡翠闻 王母 , 不奈乌鸢噪鹊桥。” ▶ 宋 王安石 《红梅》诗: “春半花才发, 多应不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