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羽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一根羽毛。 多用以喻轻或少。
▶ 《孟子‧梁惠王上》: “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
▶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 “是故大鹏之动, 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 非一足之力也。”
▶ 《晋书‧夏侯湛传》: “譬犹投盈寸之胶, 而欲使江海易色;烧一羽之毛, 而欲令大炉增势。”
2. 指一只禽鸟。
▶ 《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万乘至重;一羽甚微。 从甚微之欢, 忽至重之诫。”
-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 羽 yǔ ㄩˇ1)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
- 威凤一羽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 一翻 一番。 ▶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摺: “你这一翻说话, 都是那六宫中盼望之情。”
- 一群 1. 表数量。 用于成群的人或动物。 ▶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 “野人相就饮, 山鸟一群惊。” ▶ 唐 杜甫 《得房公池鹅》诗: “ 房相 西亭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算一群逃难的, 还是算一群拍花的呢?”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一群抢东西的强盗!” 2. 古国名。 ▶ 《晋书‧四夷传‧裨离等十国》: “ 一群国 去 莫汗 又百五十日, 计去 肃慎 五万馀里。 其风俗土壤并未详。”
- 一老 1. 指年高德劭之人。 ▶ 《诗‧小雅‧十月之交》: “不憖遗一老, 俾守我王。” ▶ 《左传‧哀公十六年》: “ 孔子 卒, 公诔之曰: ‘旻天不吊, 不憖遗一老。 ’” 2. 泛称老者。 ▶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 “仰厕群贤, 皤然一老。” ▶ 宋 陈师道 《还里》诗: “向来千里聚, 一老尚徜徉。” 3. 指元老。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昔 汤 入 夏 ,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 委国于一老。” ▶ 王闓运 《哀江南赋》: “既伤一老, 申命元臣。”
- 一网打尽 yī wǎng dǎ jìn 【解释】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出处】宋朝魏泰《东轩笔录》卷四:“聊为相公一网打尽。”【示例】江里的鱼不能~。【拼音码】ywdj【灯谜面】小池塘里撒网最大的鱼网【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或鱼【英文】round up the whole gang at one fell swoop
- 一老一实 完全老实。 ▶ 《荡寇志》第一二六回: “ 张三 竟一老一实, 将 张魁 怎样来历, 怎样见 张魁 带了两个人进城的话, 当面招供。” ▶ 秦廷申 《“苕”队长纪实》: “我听党的话, 是一老一实的。”
- 一网尽扫 犹一网打尽。
- 一者 1. 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 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 ▶ 《公羊传‧文公十一年》: “兄弟三人, 一者之 齐 , 一者之 鲁 , 一者之 晋 。” ▶ 《百喻经‧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 ‘甘蔗极甜, 若压取汁, 还灌甘蔗树, 甘美必甚。 ’” 2. 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 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 ▶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 “母亲!你孩儿此来, 一者拜候岳母, 二者上朝进取去。” ▶ 《水浒传》第六一回: “我一者, 去那里烧炷香, 消灾灭罪;二者, 躲过这场灾晦;三者, 做些买卖, 观看外方景致。” ▶ 鲁迅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所可惜的, 是左翼作家之中, 还没有农工出身的作家。 一者, 因为农工历来只被压迫, 榨取, 没有略受教育的机会;二者, 因为 中国 的象形--现在是早已变得连形也不像了--的方块字, 使农工虽是读书十年, 也还不能任意写出自己的意见。”
- 一缘一会 谓有缘相合。
- 一而不党 谓混一而无偏颇。 ▶ 《庄子‧马蹄》: “一而不党, 命曰天放。” ▶ 成玄英 疏: “党, 偏也。”
- 一缘 1. 佛教用语。 一种机缘或因缘。 ▶ 《法华经玄义》卷一上: “一根一缘, 同一道味。” ▶ 《大集经》卷三八: “若心不动, 行住坐卧, 常系一缘。” 2. 表数量。 用于袈裟。 ▶ 南朝 梁 简文帝 《谢赉纳袈裟启》: “蒙赉郁金泥细衲袈裟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