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jūnděng
平均;相等:机会~。
- 均 jūn ㄐㄩㄣˉ1)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皆,...
- 等 děng ㄉㄥˇ1)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
- 均籴 宋 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 分等摊派徵购粮食的制度。 购价往往低于市价。 ▶ 徽宗 政和 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 陕西 , 后推广至诸路。 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 均税 北 宋 税制, 先丈量田地, 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 谓之“均税”。 ▶ 《宋史‧食货志上二》: “ 政和 三年, 河北 西路 提举常平司奏: ‘所在地色极多, 不下百数, 及至均税, 不过十等。 ’” 宋 司马光 《乞惩劝均税官吏状》: “右臣先奉敕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 已立条约, 下路监施行。”
- 均线 均线 基本解释:在坐标图上显示的一段时间内指数、价位等的平均值所连成的线,如五日均线、十日均线等。
- 均科 谓判以同等之罪。 ▶ 《宋书‧蔡廓传》: “至于弃市之条, 实非不赦之罪, 事非手杀, 考律同归, 轻重均科, 减降路塞, 锺 陈 以之抗言, 元皇 所为留愍。”
- 均节 犹调节。 ▶ 《周礼‧天官‧司会》: “以九式之法, 均节邦之财用。” ▶ 贾公彦 疏: “云以九式均节邦之财用者, 九式, 所以用九赋, 使均平有节, 故云均节邦之财用。” ▶ 宋 曾巩 《户部侍郎制》: “夫知农之艰难, 而有以劝助;视财之丰匮, 而有以均节。” ▶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 “ 汀州 赋输无法, 吏多取自入, 为百姓患, 帅漕请均节之, 以委公。”
- 均种 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 《管子‧小匡》: “及寒击槁除田, 以待时乃耕, 深耕、均种、疾耰。”
- 均茵伏 《史记‧酷吏列传》: “﹝ 周阳由 ﹞与 汲黯 俱为忮, 司马安 之文恶, 俱在二千石列, 同车未尝敢均茵伏。” ▶ 司马贞 索隐: “均, 等也。 茵, 车蓐也。 伏, 车轼也。 言二人与 由 同载一车, 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 谓下之也。”后因以“均茵伏”喻指同列为伍。 ▶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 “自军机处之设, 则内阁无政;自 金陵 之陷, 则提镇为仆妾。 至于郎曹观政之士, 而不肯与均茵伏。”
- 均礼 行对等之礼。 ▶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 牧 ( 奚牧 )与 东秦 主 兴 书称‘顿首’, 与之均礼。 ▶ 兴 怒。”
- 均衡 jūnhéng平衡:国民经济~地发展ㄧ走钢丝的演员带着一把伞,保持身体的~。
- 均田制 均田制拼音:jūn tián zhì 注音:ㄐㄩㄣ ㄊㄧㄢˊ ㄓㄧˋ 词语解释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