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中布衣是什么意思

  • 指 诸葛亮 。
       ▶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 “ 隆中 布衣不复见, 浮云西北空悠悠。”参见“ 隆中对 ”。
  • 隆中:      1.  山名。 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 临...
  • 布衣:    bùyī①布衣服:~蔬食。②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出身ㄧ~之交。
  • 中布:      1.   汉 代货币“布货十品”之一。 长二寸, 重二十铢, 值六百钱。 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  布名。    ▶ 《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又进中布二千端, 求佛经一藏。”
  • 隆中:      1.  山名。 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 临 汉水 。    ▶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于此。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 在 襄阳 城西二十里, 号曰 隆中 。”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 “回首旧 隆中 , 畦垄长薿薿。”    2.  借指 诸葛亮 。    ▶ 清 曹寅 《谒文山先生祠》诗: “两间存正气, 一脉接 隆中 。”
  • 筒中布:    古代细布的一种。 因多卷作筒形, 故称。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 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卷作筒中布, 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 “客衣筒布润, 山舍荔支繁。”

相关词汇

        隆中:      1.  山名。 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 临...
        布衣:    bùyī①布衣服:~蔬食。②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出身ㄧ~之交。
        中布:      1.   汉 代货币“布货十品”之一。 长二寸, 重二十铢, 值六百钱。 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  布名。    ▶ 《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又进中布二千端, 求佛经一藏。”
        隆中:      1.  山名。 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 临 汉水 。    ▶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于此。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 在 襄阳 城西二十里, 号曰 隆中 。”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 “回首旧 隆中 , 畦垄长薿薿。”    2.  借指 诸葛亮 。    ▶ 清 曹寅 《谒文山先生祠》诗: “两间存正气, 一脉接 隆中 。”
        筒中布:    古代细布的一种。 因多卷作筒形, 故称。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 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卷作筒中布, 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 “客衣筒布润, 山舍荔支繁。”
        隆中客:    指 诸葛亮 。 泛指隐退者。    ▶ 宋 陆游 《晨起至参倚斋示子聿》诗: “幸好 隆中 客, 无为起草庐。”参见“ 隆中对 ”。
        隆中对: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 隆中 。    ▶ 建安 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 三次往访, 询以治世大计。    ▶ 诸葛亮 分析天下形势, 提出占据 荆 益 两州, 安抚西南各族, 联合 孙权 , 整顿内政, 俟机从 荆 益 两路北伐 曹操 的策略, 以图统一 中国 , 恢复 刘 家帝业, 史称“隆中对”。    ▶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 “抗志 隆中 对, 饥驱 蜀 道难。”    ▶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九: “ 武侯 事 先主 , 身任帷幄筹。 草草 隆中 对, 后来语皆酬。”
        隆中顾:    指 刘备 三顾 诸葛亮 于草庐之中事。    ▶ 明 丁鹤年 《自咏》之五: “频繁谁在 隆中 顾, 憔悴惟馀泽畔吟。”
        四布衣:    清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 以笼络士人, 布衣 李因笃 、 朱彝尊 、 潘耒 、 严绳孙 皆举授编修。 见 朱彝尊 《承德郎严君墓志铭》。 又 乾隆 三十八年, 开四库全书馆, 布衣 邵晋涵 、 余集 、 周永年 三人授编修, 戴震 授庶吉士, 监修《四库全书》。 皆有四布衣之称。
        布衣交:    谓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 因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 亦指贫贱之交。    ▶ 《战国策‧齐策三》: “ 卫 君与 文 ( 孟尝君 田文 )布衣交, 请具车马皮币, 愿君以此从 卫 君游。”    ▶ 鲍彪 注: “言交于未贵时。”    ▶ 《后汉书‧隗嚣传》: “ 嚣 素谦恭爱士, 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 宋 陆游 《南唐书‧孙忌传论》: “ 元宗 接群臣如布衣交。”    ▶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 李太白 、 杜子美 微时为布衣交, 并称于天下后世。”
        三教布衣:    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    ▶ 陶 通释、老, 善天文历数, 隐居修炼, 后不知所终。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事》: “ 唐 陈陶 , 以诗名, 兼释、老学, 自号 三教布衣 。”
        丹徒布衣:      1.  借指平民。    ▶ 晋 诸葛长民 , 有武功, 历官显要。 曾督 青 扬 二州诸军事, 领 青州 刺史, 又领 晋陵 太守, 镇 丹徒 。    ▶ 长民 骄纵贪侈, 不恤政事, 所在残虐, 为百姓所苦。 常惧 刘裕 绳之以法, 乃叹曰: “贫贱常思富贵, 富贵必履机危。 今日欲为 丹徒 布衣, 岂可得也!”后果为 刘裕 所杀。 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2.  指 南朝 宋 刘穆之 。    ▶ 穆之 东莞 莒 (今 山东莒县 )人, 世居 京口 ( 丹徒 ), 少时家贫, 常就岳家乞食。 一日食饱求槟榔, 其妻兄弟戏之曰: “槟榔消食, 君乃常饥, 何忽须此?”及 穆之 为 丹阳 尹, 召妻兄弟饮, 至醉饱, 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 见《南史‧刘穆之传》。 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 “ 丹徒 布衣者, 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 一斛荐槟榔。”    ▶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 “谁料 丹徒 布衣侣, 今朝忽有酒如川。”    ▶ 宋 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 “ 丹徒 布衣有筹略, 渔阳突骑莫枝梧。”
        丹阳布衣:    陶弘景 , 南朝 齐 梁 时 丹阳 人。 仕 齐 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 梁 隐居 句曲山 , 自号 华阳隐居 。 后以“丹阳布衣”指退隐不仕者。    ▶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 “ 丹阳 布衣客, 莲渚白头人。”    ▶ 曾益 等注: “《姓谱》: 陶弘景 为 丹阳 派, 常自称 丹阳 布衣。”
        布衣之交:    bù yī zhī jiāo 【解释】旧指贫寒老友。【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拼音码】byzj【灯谜面】土裁缝与顾客【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贫民间的友谊【英文】friends in days of simple living
        布衣蔬食:    bù yī shū shí 【解释】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出处】《晋书·范汪传》:“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示例】家君在此数年,~,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拼音码】byss【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布衣韦带:    bù yī wéi dài 【解释】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示例】相府开筵,常聚些~。(《儒林外史》第八回)【拼音码】bywd【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借指穷困的书生【英文】scholars
        布衣黔首:    bù yī qián shǒu 【解释】古代指一般百姓。【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拼音码】byqs【灯谜面】老百姓【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老百姓
        杜陵布衣:    唐 杜甫 的自称。    ▶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杜陵 有布衣, 老大意转拙。”参见“ 杜陵野老 ”。
        芒屩布衣:    形容穿着粗劣简朴。
        闲气布衣:    亦作“间气布衣”。   唐 皮日休 的别号。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 皮生 ( 皮日休 )后为 湖南 军倅, 亦甚傲诞, 自号 间气布衣 。”
        隆丰:    贵显, 富贵。    ▶ 《后汉书‧仲长统传》: “信任亲爱者, 尽佞谄容说之人也;宠贵隆丰者, 尽后妃姬妾之家也。”
        隆丽:    高大而华丽。    ▶ 唐 柳宗元 《晋问》: “ 丛台 阿房 , 长乐 未央 , 建章 昭阳 之隆丽诡特, 皆是之自出。”
        隆亲:    所尊崇的和所亲爱的。 指君王与父母。    ▶ 《荀子‧礼论》: “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 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 “隆, 尊也。 ‘隆亲’二字平列, 所隆, 谓君也。 所亲, 谓父母也。 下文曰‘臣之所以致重其君, 子之所以致重其亲’, 是其证。”
        隆世:    使世道兴盛。    ▶ 《晋书‧苻生载记》: “主上钦明, 道必隆世。”
        隆仁:    指深厚的仁爱之心。    ▶ 《荀子‧修身》: “君子贫穷而志广, 隆仁也;富贵而体恭, 杀埶也。”    ▶ 杨倞 注: “仁爱之心厚, 故所思者广。”
        隆上:    兴盛向上。    ▶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 “盖时之方昌, 虽一二小儒文墨之气, 必不污杂淫厉, 而益有振兴隆上之风, 汉 唐 中兴之时是也。”

相邻词汇

  1. "隆上"什么意思
  2. "隆世"什么意思
  3. "隆中"什么意思
  4. "隆中客"什么意思
  5. "隆中对"什么意思
  6. "隆中顾"什么意思
  7. "隆丰"什么意思
  8. "隆丽"什么意思
  9. "隆亲"什么意思
  10. "隆仁"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