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諤)
è ㄜˋ
1)正直的说话:謇~。忠~。~~(直言争辩的样子)。蹇谔匪躬 侃侃谔谔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谔谔
- 谔然: 1. 直言貌。 ▶ 《列子‧力命》: “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 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 2. 惊愕貌。 谔, 通“ 愕 ”。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 “谔然, 字书或作咢, 同。 五各反。 愕, 惊也。”
- 谓项: 谓项 基本解释: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生产力”、“上海在北京和广州之间”中的“在北京和广州之间”,都是谓项。
- 谔节: 忠直的节操。 ▶ 元 王恽 《韩御史画像赞》: “同峨冠于豸府, 爱谔节之孤骞。”
- 谓谕: 特指 太平天国 后期 洪仁发 、 洪仁达 、 冯云山 、 洪仁玕 等人的长子的文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太平礼制(八年)》: “王长兄世子呼称王长嗣君显千岁。 长殿下臣下称禀通, 谕称谓谕。”
- 谔谔: è5è[honest criticism] 正言批评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韩诗外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