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ūwú zhǔyì
一种否定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思想。
- 虚无: xūwú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
- 主义: zhǔyì①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 无主: 1. 指国无君;军无将。 ▶ 《书‧仲虺之诰》: “惟天生民有欲, 无主乃乱。” ▶ 孔 传: “民无君主, 则恣情欲, 必致祸乱。” ▶ 《管子‧权修》: “万乘之国, 兵不可以无主。” ▶ 《东观汉记‧冯异传》: “ 更始 败亡, 天下无主。” ▶ 唐 杜牧 《张保皋郑年传》: “大臣杀其王, 国乱无主。” 2. 指无主祭人。 ▶ 《仪礼‧丧服》: “无主者, 谓其无祭主者也。” ▶ 《礼记‧丧大记》: “丧有无后, 无无主。” ▶ 孔颖达 疏: “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阙, 故四邻里尹主之, 是无得无主也。” 3. 指宗庙无木主。 ▶ 《礼记‧曾子问》: “ 曾子 问曰: ‘古者师行, 必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 曰: ‘天子巡守, 以迁庙主行, 载于齐车, 言必有尊也。 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 则失之矣。 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虚主者, 唯天子崩, 诸侯薨, 与去其国, 与祫祭于祖, 为无主耳。 ’”参见“ 七庙 ”、“ 五庙 ”。 4. 没有主人。 ▶ 《吕氏春秋‧异用》: “ 周文王 使人抇池, 得死人之骸, 吏以闻于 文王 。 ▶ 文王 曰: ‘更葬之。 ’吏曰: ‘此无主矣。 ’” 唐 许棠 《成纪书事》诗之一: “满野多成无主冢, 防边半是异乡人。” ▶ 《元史‧许衡传》: “道有梨, 众争取啖之。 ▶ 衡 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 曰: ‘非其有而取之, 不可也。 ’人曰: ‘此无主。 ’ 衡 曰: ‘梨无主, 吾心独无主乎?’” 5. 谓不由己, 无主张。 ▶ 唐 聂夷中 《送友人归江南》诗: “上国身无主, 下第诚可悲。”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 “忧患恐惧, 最怕有所;一有所, 则我心无主。 古来忠臣孝子、义士悌弟, 只是能自作主张。” 6. 指女尚无夫家。 ▶ 唐 李翱 《数奇篇》: “亲戚之丧在野者, 数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 数奇 皆取而嫁之。”
- 虚无: xūwú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
- 无主后: 古丧礼指父母死后无子主祭为“无主后”。 ▶ 《礼记‧丧服小记》: “继父不同居也者, 必尝同居, 皆无主后。” ▶ 《通典‧礼五九》: “ 东晋 征西 庾亮 府仓曹参军 王群 从父姊丧, 无主后, 继子俄而又卒。 ▶ 群 以为姑姐妹无主后者, 反归服。” ▶ 清 夏炘 《学礼管释‧不杖期章‧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 “凡父母之丧, 子为之后, 其祭也, 子主之。 今此妇夫已没, 又无子, 则为无主后, 无主后则无祭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