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草蒲草等编制的坐垫。 僧尼多用之。 ▶ 唐 戴叔伦 《送张南史》诗: “草座留山月, 荷衣远 洛 尘。”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 “年老心闲无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草: cǎo ㄘㄠˇ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座: zuò ㄗ ㄨㄛˋ1)坐位:入~。茶~。~谈。宝~。在~。~右铭。2)...草庵: 亦作“草菴”。 1. 草房, 草舍。 ▶ 《宋书‧沈庆之传》: “营内多幔屋及草菴, 火至辄以池水灌灭, 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 蛮 败走。”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 梁 世被系劾者, 子孙弟侄, 皆诣阙三日, 露跣陈谢……若配徒隶, 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门, 不敢宁宅, 动经旬日, 官司驱遣, 然后始退。” ▶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 “庵, 乌含切, 《广韵》: ‘小草舍也。 ’” 2. 特指小寺庙或庵堂。 ▶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九: “鸟语情不堪, 其时卧草庵。” ▶ 宋 秦观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偶成二老风流事, 不是三乘宿草庵。” ▶ 宋 朱熹 《宿休庵用德功间韵赠陈道人》: “暮入千峰里, 寒栖一草菴。” 草底儿: cǎodǐr草稿:作文先要打个~。草异: 犹草妖。 ▶ 《清史稿‧灾异志二》: “《洪范》曰: ‘火曰炎上。 ’火不炎上, 则为咎徵。 凡恒燠、草异、羽虫之孽、羊祸, 其灾火, 赤眚、赤祥皆属之于火。”参见“ 草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