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ǎodǐr
草稿:作文先要打个~。
草底儿是什么意思
- cǎodǐr
草稿:作文先要打个~。
相关词汇
- 草底: 草稿, 底本。 ▶ 鲁迅 《书信集‧致陶...
- 儿: (兒)ér ㄦˊ1)小孩子:~戏。2)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 草底: 草稿, 底本。 ▶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 “《彷徨》书面的锌版已制成, 今寄上草底。”
- 垫底儿: diàn dǐr①在底部放上别的东西:鱼缸里是用细沙~的。②先少吃点东西以暂时解饿:你先吃点东西垫垫底儿,等客人来齐了再吃。③比喻做基础:有了你以前的工作~,今后我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 存底儿: cúndǐr[keep a file copy] 保存文件等的原始拷贝
- 底儿掉: 犹言釜底抽薪。 ▶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五场: “我 林太远 有眼无珠, 叫 韩德勤 耍了个底儿掉, 要不是 陈总指挥 放我回去, 全部家当都叫他吞并了。”
- 福底儿: 尊敬语。 指长辈所吃剩的饮食。 ▶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 长姐儿 ﹞连忙去找盅子, 太太道: ‘不用找去了, 你就等着拣你二位大奶奶个福底儿罢。 ’”
- 积底儿: 指留存备用的钱。 ▶ 檀林 《燕子吕三》第七章: “ 燕四爷 看出 吕三 是个手头拮据的人, 就叫他留下那二百元钱当个积底儿。”
- 刨根问底儿: páogēnwèndǐr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 包袱底儿: bāo fudǐr〈方〉①指家庭多年不动用的或最贵重的东西。②比喻隐私:抖~。③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抖搂~(显示绝技)。
- 心底,心底儿: xīndǐ,xīndǐr(1)[bottom of one's heart]∶心里从心底里感到亲切(2)[intention] [方]∶存心;心地这个人心底好
- 打底,打底儿: dǎdǐ,dǎdǐr(1)[eat before drink]∶先吃少量食物再饮酒(2)[quiet]∶心里踏实这几天他心里总有些不打底(3)[draft;lay a foundation]∶打下基础
- 木头底儿: 清 代旗装鞋。 因其为木制高底, 故名。 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 高底作花盆形, 低底作船形。
- 稿底,稿底儿: gǎodǐ,gǎodǐr[draft] 诗文、图画的草稿
- 老底,老底儿: lǎodǐ,lǎodǐr(1)[ground one relies for support;sb.'s past or unsavory background](2)内情;底细(3)指祖产;老本
- 追根究底,追根究底儿: zhuīgēn-jiūdǐ,zhuīgēn-jiūdǐr[get to the root of the matter] 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也作“寻根究底”、“追根刨底”、“追根问底”
- 草座: 用稻草蒲草等编制的坐垫。 僧尼多用之。 ▶ 唐 戴叔伦 《送张南史》诗: “草座留山月, 荷衣远 洛 尘。”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 “年老心闲无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 草庵: 亦作“草菴”。 1. 草房, 草舍。 ▶ 《宋书‧沈庆之传》: “营内多幔屋及草菴, 火至辄以池水灌灭, 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 蛮 败走。”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 梁 世被系劾者, 子孙弟侄, 皆诣阙三日, 露跣陈谢……若配徒隶, 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门, 不敢宁宅, 动经旬日, 官司驱遣, 然后始退。” ▶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 “庵, 乌含切, 《广韵》: ‘小草舍也。 ’” 2. 特指小寺庙或庵堂。 ▶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九: “鸟语情不堪, 其时卧草庵。” ▶ 宋 秦观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偶成二老风流事, 不是三乘宿草庵。” ▶ 宋 朱熹 《宿休庵用德功间韵赠陈道人》: “暮入千峰里, 寒栖一草菴。”
- 草库伦: 指围起来的草场。 ▶ 《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 “一座座千馀亩的草库伦, 那宏伟的石墙, 显示着 藏 族人民豪迈的气概。” ▶ 《光明日报》1977.11.18: “草库伦是用土坯石块修起围墙(或用水泥杆拉上铁丝网), 把大片草地圈起来, 种植优质牧草, 以备牲畜冬季食用。”
- 草异: 犹草妖。 ▶ 《清史稿‧灾异志二》: “《洪范》曰: ‘火曰炎上。 ’火不炎上, 则为咎徵。 凡恒燠、草异、羽虫之孽、羊祸, 其灾火, 赤眚、赤祥皆属之于火。”参见“ 草妖 ”。
- 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拼音码】clsg【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go to thatched cottage three times【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 草律: 创制法律。 ▶ 《汉书‧艺文志》: “ 汉 兴, 萧何 草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 汉 初草律, 明著厥法;太史学童, 教试六体;又吏民上书, 字谬辄劾。”
- 草庐: cǎolú[thatched cottage] 茅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 草戚: 见“ 草蹙 ”。
- 草帽缏: cǎomàobiàn(~儿)用麦秆一类东西编成的扁平的带子,是做草帽、提篮、扇子等的材料。也作草帽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