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式考试。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 “童生正考宜分别已、未冠出题。” 2. 官名。 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 ▶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 “放榜之前一夕, 而副考以告正考曰: 此生以如此策入彀, 吾辈且得罪。” ▶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 “正考迟回良久。” 正: zhèng ㄓㄥˋ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考: kǎo ㄎㄠˇ1)试验,测验:~试。~查。2)检查,查核:~察。~勤。...正考父: zhèng kǎofù[Zheng Kaofu] 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粥:稀粥、稠粥。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显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正罪: 1. 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故一人伏正罪, 而万家蒙乎福者, 圣主行之不疑。” ▶ 《后汉书‧霍諝传》: “是为刑宥正罪, 戮加诬侵也。” 2. 定罪;治罪。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 “ 熊 即于马上褫 佟 下, 就地困打一百收监, 随亦奏闻正罪。” ▶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 陈侯 即欲将 吁厚 行戮正罪。” 3. 应得之罪。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 世名 已别过母妻, 特来就死, 惟求速赐正罪。” 正耗: 明 清 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徵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 ▶ 清 运往 北京 的正兑米每石徵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 ▶ 《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 “本年应徵地丁正耗钱粮, 全行蠲免。” ▶ 《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 “又蠲免 四川 被扰之 达县 应徵条粮正耗银一百一十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