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兵是什么意思

  用"府兵"造句

  •  1.   魏 晋 至 隋 唐 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
       ▶ 《晋书‧刘弘传》: “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 于是墨经率府兵讨 劢 。”参阅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
     
     2.  一种兵制名称。 详“ 府兵制 ”。
  • :    fǔ ㄈㄨˇ1)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旧时封建贵族和官...
  • :    bīng ㄅㄧㄥˉ1)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
  • 北府兵:    指 东晋 孝武帝 时 谢玄 招募 徐 兖 二州骁勇而组成的一支精兵。    ▶ 淝水 之战, 即以此军为主力。    ▶ 《晋书‧刘牢之传》: “ 太元 初, 谢玄 北镇 广陵 , 时 苻坚 方盛, 玄 多募劲勇, 牢之 与 东海 何谦 ……等以骁猛应选。    ▶ 玄 以 牢之 为参军, 领精锐为前锋, 百战百胜, 号为‘北府兵’, 敌人畏之。”
  • 府兵制:    起于 西魏 、行于 北周 和 隋 , 兴于 唐 初的一种兵制。    ▶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权时所创立, 其制为: 置六军, 合为百府, 分属二十四军开府, 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 另立户籍。    ▶ 隋 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 唐 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府兵终身服役, 徵发时自备兵器资粮, 定期宿卫京师, 戍守边境。 自 唐高宗 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 渐见其弊, 至 天宝 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 唐 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 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参阅《新唐书‧兵志》。
  • 府公:      1.  六朝时王府僚属称其主为府公; 唐 、 五代 时, 官府幕僚沿旧习, 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    ▶ 《晋书‧贾充传》: “果见 充 行至一府舍, 侍卫甚盛。 府公南面坐, 声色甚厉。”    ▶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 “府公既有朝中旧, 司马应容醉后狂。”    2.  泛称府、州级的长官。    ▶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 孙钦 ﹞往辞 承丕 , 承丕 邀与俱见府公。”    ▶ 胡三省 注: “公者, 人之尊称, 一府之尊, 故谓之府公。”参阅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总督》。

相关词汇

        :    fǔ ㄈㄨˇ1)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旧时封建贵族和官...
        :    bīng ㄅㄧㄥˉ1)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
        北府兵:    指 东晋 孝武帝 时 谢玄 招募 徐 兖 二州骁勇而组成的一支精兵。    ▶ 淝水 之战, 即以此军为主力。    ▶ 《晋书‧刘牢之传》: “ 太元 初, 谢玄 北镇 广陵 , 时 苻坚 方盛, 玄 多募劲勇, 牢之 与 东海 何谦 ……等以骁猛应选。    ▶ 玄 以 牢之 为参军, 领精锐为前锋, 百战百胜, 号为‘北府兵’, 敌人畏之。”
        府兵制:    起于 西魏 、行于 北周 和 隋 , 兴于 唐 初的一种兵制。    ▶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权时所创立, 其制为: 置六军, 合为百府, 分属二十四军开府, 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 另立户籍。    ▶ 隋 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 唐 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府兵终身服役, 徵发时自备兵器资粮, 定期宿卫京师, 戍守边境。 自 唐高宗 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 渐见其弊, 至 天宝 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 唐 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 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参阅《新唐书‧兵志》。
        府公:      1.  六朝时王府僚属称其主为府公; 唐 、 五代 时, 官府幕僚沿旧习, 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    ▶ 《晋书‧贾充传》: “果见 充 行至一府舍, 侍卫甚盛。 府公南面坐, 声色甚厉。”    ▶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 “府公既有朝中旧, 司马应容醉后狂。”    2.  泛称府、州级的长官。    ▶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 孙钦 ﹞往辞 承丕 , 承丕 邀与俱见府公。”    ▶ 胡三省 注: “公者, 人之尊称, 一府之尊, 故谓之府公。”参阅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总督》。
        府分:    府。    ▶ 《水浒传》第二十回: “旧太守备说 梁山泊 贼盗浩大, 杀死官军一节。 说罢, 新官面如土色, 心中思忖道: ‘ 蔡太师 将这件勾当抬举我, 却是此等地面, 这般府分!’”
        府元:    科举时代府试的第一名。    ▶ 宋 洪皓 《松漠记闻》卷下: “次年春, 分三路类试……谓之府试, 试诗、赋、论、时务策、经义, 则试五道、三策、一论、一律义, 凡二人取一, 榜首曰府元。”
        府卫:      1.  指 北周 、 隋 、 唐 的府兵制。 府兵轮流宿卫京师, 故亦称府兵为府卫。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训兵》: “自府卫废, 而执兵者皆市人, 故有 天宝 之败。”    ▶ 宋 叶适 《奏议‧纪纲一》: “ 唐 用 周 隋 府卫之法, 拣择天下之民, 聚为强兵。”    2.  贵族或官府的卫士。    ▶ 金 吴激 《鸡林书事》诗: “骑兵腰玉具, 府卫挟金丸。”
        府僚:    王府或府署辟置的僚属。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 清河王 ﹞ 怿 爱宾客, 重文藻, 海内才子莫不辐辏, 府僚臣佐, 并选隽俊。”    ▶ 《隋书‧百官志下》: “三师不主事, 不置府僚。”    ▶ 清 陈鹤 《明纪‧洪武元年》: “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 而以卿等兼领者。”
        府厅:      1.  官署的厅堂。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 王观察 便带了 任一郎 , 取了皂靴, 火速到府厅回话。”    2.  见“ 府经厅 ”。
        府倅:    知府的佐贰官, 如同知、通判。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三司副使曰簉, 通判曰倅……簉、倅皆副贰之称。”    ▶ 《清史稿‧礼志十》: “州、县教职见督抚, 仪如佐贰见司道, 不迎送。 见知府, 迎送屏门外。 见府倅, 迎送堂檐下。”
        府史: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 《周礼‧天官‧序官》: “府六人, 史十有二人。”    ▶ 郑玄 注: “府, 治藏;史, 掌书者。 凡府、史, 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 《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 “有司, 郡吏有事者, 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 府史以下, 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    ▶ 宋 司马光 《知人论》: “谨盖藏, 吝出纳, 治文书, 精会计, 此府史之职也。”    ▶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君服》: “府史之类, 即庶人在官者。”
        府佐:      1.  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    ▶ 《隋书‧百官志下》: “三师、三公置府佐, 与柱国同。”    2.  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鸿胪寺》: “府正官由南廊至前堂, 以宾主礼见, 由北廊出。 府佐及州县正官执报单由南甬道至露台立。”

其他语言

        府兵的俄语:pinyin:fǔbīng ист.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е войска (ополчение, до дин. Тан)

相邻词汇

  1. "府佐"什么意思
  2. "府倅"什么意思
  3. "府僚"什么意思
  4. "府元"什么意思
  5. "府公"什么意思
  6. "府兵制"什么意思
  7. "府分"什么意思
  8. "府卫"什么意思
  9. "府厅"什么意思
  10. "府史"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