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分权
- 拼音:dì fāng fēn quán
- 注音:ㄉㄧˋ ㄈㄤ ㄈㄣ ㄑㄨㄢˊ
词语解释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
地方分权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分权: fēnquán(1)[separation of powers]∶行政、立法、司法权各由彼此独立的部门行使的原则(2)[division of powers]∶中央政府与各省之间权力分开的原则
- 方分: 指空间。 ▶ 章炳麟 《国家论》: “一切物质皆有外延, 此本无当然之理, 特以据有方分, 互不相容, 则不得已而生肤廓。” ▶ 胡适 《禅学古史考》: “ 印度 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民族, 佛教是一个无方分(空间)、无时分(时间)的宗教。 故佛教的历史在 印度 就没有可靠的记载。”
- 地方: dìfāng①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中央工业和~工业同时并举。②本地;当地:他在农村的时候,常给~上的群众治病。◆ 地方dì fɑng①(~儿)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你是什么~的人?ㄧ你听,飞机在什么~飞?ㄧ会场里人都坐满了,没有~了ㄧ我这个~有点疼。②部分:这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
- 地方剧: 见“ 地方戏 ”。
- 地方官: 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 如知府、知县等。 ▶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 “禀老爷, 那地方官说, 年岁凶荒、民穷财尽, 一毫也催徵不起, 故此分文无解。” ▶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 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 便是我做地方官, 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 《袁世凯演义》第三回: “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地方志: dìfāngzhì方志。
- 地方戏: dìfāngxì产生在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如汉剧、湘剧、川剧、越剧等。
- 地方时: dìfāngshí各地因经度不同,太阳经过各地子午线的时间也不相同,把太阳正对某地子午线的时间定为该地中午十二点,这样定出的时间叫做地方时。
- 地方病: dìfāngbìng经常发生在某一地区的疾病,例如我国东北的克山病。
- 地方税: dìfāngshuì根据财政制度规定,划归地方管理并由地方征收留用的税款。
- 地方主义: dìfāng zhǔyì只强调本地方的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错误思想。
- 地方性植物: dìfāngxìngzhíwù多分布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植物。也叫风土性植物。
- 地方武装: dìfāng wǔzhuāng[local armed forces;regional armed forces] 地方上的军队,尤指相对中央的军队而言
- 地方自治: dìfāng zìzhì[local self-government] 地方事务由某个划分的地方政区自己管理(区别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 地方色彩: 文艺作品中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特有的社会习尚、风土人情, 以至适当采用方言土语等而形成的一种艺术特色。 作品中适当带有地方色彩, 有助于形象的描绘, 能更生动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生活,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地方民族主义: dìfāng mínzú zhǔyì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动思想。它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的幌子,实际上是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也叫狭隘民族主义。
- 地文: 1. 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 ▶ 《庄子‧应帝王》: “乡吾示之以地文, 萌乎不震不正。” ▶ 北齐 刘昼 《新论‧慎言》: “日月者天之文也, 山川者地之文也, 言语者人之文也。 天文失则有谪蚀之变, 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灾, 人文失必有伤身之患。” ▶ 宋 范成大 《有会而作》诗: “念动即时漂鬼国, 心空随处走魔军。 室中已自空诸有, 休负天机与地文。”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 非文明国。” 2. 中药半夏的别名。 见《急就篇》卷四。
- 地数: 指二、四、六、八、十诸偶数。 此五数相加为三十。 ▶ 《易‧系辞上》: “天数五, 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 宋 杨杰 《五六天地之中合赋》: “地数杂而不纯, 天数纯而不杂。”
-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拼音:dì fāng xìng fǎ guī 注音:ㄉㄧˋ ㄈㄤ ㄒㄧㄥˋ ㄈㄚˇ ㄍㄨㄟ 词语解释 各级地方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而制定和颁发的规范性文件。仅对本地区有法律约束力。
- 地政: dìzhèng有关土地的管理、利用、征用等行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