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尚书是什么意思

  用"内尚书"造句
  • 唐 五代 宫中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书”。 因在宫内供职, 故称内尚书。
       ▶ 后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九一: “宫局总来为喜乐, 院中新拜内尚书。”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 :    nèi ㄋㄟˋ1)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
  • 尚书:    shàngshū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 女尚书:    宫内女官名。    ▶ 东汉 、 三国魏 、 后赵 石虎 宫中都有女尚书, 原理批阅宫外奏章、文书等。    ▶ 《后汉书‧陈蕃传》: “今京师嚣嚣, 道路喧哗, 言 侯览 、 曹节 、 公乘昕 、 王甫 、 郑飒 等与 赵夫人 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 李贤 注: “女尚书, 宫内官也。”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帝常游宴在内, 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 以为女尚书。”    ▶ 清 吴伟业 《题西泠闺咏》之二: “紫府高闲诗博士, 青山遗逸女尚书。”
  • 尚书履:    《汉书‧郑崇传》: “ 哀帝 擢为尚书仆射, 数求见谏争, 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 上笑曰: ‘我识 郑尚书 履声。 ’”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 唐 苏頲 《夜发三泉即事》诗: “忝曳尚书履, 叨兼使臣节。”
  • 尚书省:    官署名。    ▶ 东汉 设置, 称尚书台, 或称中台。    ▶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 下分各曹, 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 旋复旧称。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长官为尚书令, 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 元 代尚书省时置时废; 明 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 遂不设尚书省; 清 制同。

相关词汇

        :    nèi ㄋㄟˋ1)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
        尚书:    shàngshū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女尚书:    宫内女官名。    ▶ 东汉 、 三国魏 、 后赵 石虎 宫中都有女尚书, 原理批阅宫外奏章、文书等。    ▶ 《后汉书‧陈蕃传》: “今京师嚣嚣, 道路喧哗, 言 侯览 、 曹节 、 公乘昕 、 王甫 、 郑飒 等与 赵夫人 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 李贤 注: “女尚书, 宫内官也。”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帝常游宴在内, 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 以为女尚书。”    ▶ 清 吴伟业 《题西泠闺咏》之二: “紫府高闲诗博士, 青山遗逸女尚书。”
        尚书履:    《汉书‧郑崇传》: “ 哀帝 擢为尚书仆射, 数求见谏争, 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 上笑曰: ‘我识 郑尚书 履声。 ’”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 唐 苏頲 《夜发三泉即事》诗: “忝曳尚书履, 叨兼使臣节。”
        尚书省:    官署名。    ▶ 东汉 设置, 称尚书台, 或称中台。    ▶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 下分各曹, 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 旋复旧称。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长官为尚书令, 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 元 代尚书省时置时废; 明 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 遂不设尚书省; 清 制同。
        尚书郎:    官名。    ▶ 东汉 之制, 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 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 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 满一年称尚书郎, 三年称侍郎。    ▶ 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 综理职务, 通称为尚书郎。    ▶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 “可汗问所欲, ‘ 木兰 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 明 黎民表 《紫荆关》诗: “ 金城 谁献议, 老作尚书郎。”
        沈尚书:      1.   沈约 历仕 南朝 宋 、 齐 、 梁 三代, 梁武帝 时, 官至尚书令, 故称。    ▶ 唐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诗: “哀同 庾开府 , 瘦极 沈尚书 。”参见“ 沈东阳 ”。    2.  鹤的别名。
        五兵尚书:    官名。    ▶ 三国 魏 置, 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 晋 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    ▶ 南朝 宋 齐 梁 陈 沿用。 至 隋 改名兵部尚书。    ▶ 《宋书‧百官志上》: “ 魏 世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 昔有骑兵、别兵、都兵, 故谓之五兵也。”    ▶ 《梁书‧武帝纪下》: “以侍中、五兵尚书 谢举 为吏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今文尚书:    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 古《尚书》经 秦 焚书亡失。    ▶ 汉 初 秦 博士 伏胜 传二十九篇。 后学者递相授受, 分大小 夏侯 及 欧阳 三家。 因其以 汉 隶书写, 区别于古《尚书》, 故称今文尚书。 是 中国 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 王肃 亦注今文《尚书》, 而大与古文 孔 传相类。”
        八座尚书: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八座初启, 以公补尚书令。”   ▶ 李善 注: “ 陈寿 《魏志》评曰: ‘八座尚书, 即古六卿之任也。 ’《晋百官名》曰: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六尚书, 古为八座尚书。 ’” 隋 唐 时以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为“八座尚书”。 参见“ 八座 ”。
        户曹尚书:    古代官职名。 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    ▶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 休 升便殿, 谦不即御坐, 止东厢。 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
        曲部尚书:    唐 汝阳王 李璡 的自称。    ▶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泛春渠》引《醉仙图记》: “ 汝阳王 璡 , 取 云梦 石甃泛春渠以蓄酒, 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 为酌酒具, 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
        欧阳尚书:    汉 欧阳生 所传的今文《尚书》。    ▶ 《后汉书‧孙期传》: “ 济南 伏生 传《尚书》, 授 济南 张生 及 千乘 欧阳生 。    ▶ 欧阳生 授同郡 儿宽 , 宽 授 欧阳生 之子, 世世相传, 至曾孙 欧阳高 , 为‘尚书欧阳氏学’。”    ▶ 《东观汉记‧杨震传》: “受《欧阳尚书》于 桓郁 。”
        由窦尚书:    《宋史‧许及之传》: “ 侂胄 生日…… 及之 后至, 阉人掩关拒之, 及之 俯偻以入。 为尚书, 二年不迁, 见 侂胄 流涕, 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 不觉屈膝。    ▶ 侂胄 恻然怜之曰: ‘尚书才望, 简在上心, 行且进拜矣。 ’居亡何, 同知枢密院事。 当时有‘由窦尚书, 屈膝执政’之语, 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 窦, 墙脚狗洞。 由窦, 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七章: “捋须参政, 由窦尚书, 折节无不至矣。”
        白衣尚书:    东汉 郑均 的称号。    ▶ 《东观汉记‧郑均传》: “ 均 屡辟不诣, 公车特徵, 拜侍御史, 月馀迁尚书, 肃宗 敬重之, 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 任城 , 乃幸 均 舍, 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 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 唐 李白 《任城县厅壁记》: “ 青衣太昊 之遗墟, 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    ▶ 《梁书‧何胤传》: “ 果 ( 王果 )还, 以 胤 意奏闻, 有敕给白衣尚书禄, 胤 固辞。”
        红杏尚书:    宋 代词人 宋祁 , 字 子京 , 任工部尚书, 所作《玉楼春》词, 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 时人 张先 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子野》: “《遯斋闲览》云: 张子野 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    ▶ 宋子京 尚书奇其才, 先往见之。 遣将命者谓曰: ‘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 子野 屏后呼曰: ‘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 盖二人所举, 皆其警策也。”
        内局:    制造和供应皇宫中应用物品的机构, 大多在皇城内。    ▶ 明 朝有八局: 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 明 李东阳 《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 “吾祖 允三 府君在 永乐 初与靖难, 功授小旗改金吾左卫, 寻入内局督工作。”
        内尔维:    [Nervi, Pier Luigi](1891.6.21,意大利 松德里奥~1979.1.9,罗马) 意大利工程师和建筑承包商。因发明钢丝网水泥(用钢筋网使水泥坚固,使用于薄壳设计中)而在国际间成名。他首次的重要项目包括一系列在意大利的飞机库(1935~1941),设计出了大跨度的混凝土拱顶。除建筑物设计外,他还使用钢丝网水泥成功建造出船体只有1.25厘米厚的帆船。在他为都灵展览会(1949~1950)设计的跨度达93米的预制波纹筒形拱顶展厅中,钢筋混凝土为其中极其重要的材料。内尔维与布罗伊尔参加了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的设计(1950),并协助设计了意大利首幢摩天楼——米兰的皮雷利大厦(1955~1959)。
        内层:     内层拼音:nèi céng 注音:ㄣㄟˋ ㄘㄥˊ 词语解释◎ 内层 nèicéng[internal layer] 位于接近体内的那一层腹肌的内层
        内尔瓦:    [Nerva]全名内尔瓦·凯撒·奥古斯都(Nerva Caesar Augustus),原名马可·科齐乌斯·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35?~98.1.28) 罗马皇帝(96~98),五圣主之一。出生于显贵的元老院议员家庭。公元71和90年两度任执政官。生平并不显赫,但由于他的年龄、正直以及没有能继承他的子女,因此被选作图密善的继承人。他反对图密善的专制暴政,但完成了图密善的建筑项目,并实施他自己的行政和金融改革。他接受图拉真为自己的继承人。
        内屋:    里屋;大宅深处的屋子。    ▶ 唐 李贺 《秦宫诗》: “桐英永巷骑新马, 内屋深屏生色画。”
        内将军:    唐中宗 皇后 韦氏 所立女官称号。    ▶ 《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 “斩 武延秀 于 肃章门 外, 斩内将军 贺娄氏 于 太极殿西 。”    ▶ 胡三省 注: “时 韦氏 以妇人为内将军, 盖即 贺娄尚宫 为之也。”
        内屏:      1.  古代诸侯府第在大门内筑小墙作屏蔽, 称为“内屏”。    ▶ 《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 汉 郑玄 注: “礼, 天子外屏, 诸侯内屏, 大夫以帘, 士以帷。”    2.  星名。 在五帝座前。    ▶ 《宋史‧天文志二》: “内屏四星, 在端门内, 近右执法。 屏者, 所以拥蔽帝庭也。”
        内封:    nèifēng扉页。
        内属:    谓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    ▶ 《史记‧南越列传》: “太后恐乱起, 亦欲倚 汉 威, 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    ▶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 西魏 灵州 刺史 曹泥 与其婿 凉州 刺史 刘丰 谴使请内属。”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 “初, 保吉 徙 绥州 民于 平夏 , 文岯 击走之, 以 绥州 内属, 故有是命。”
        内寺:      1.  设在宫中的寺院。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内寺》: “《僧史略》曰: 谓之道场内, 起于 后魏 , 得名于 隋 , 炀帝 改僧寺曰道场, 置于宫中, 故曰内。 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经声锺为内寺, 此其初也。    ▶ 唐代宗 始有其事。”    2.  指宦官。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 宣和 以降, 则士大夫悉归之内寺之门矣。”

相邻词汇

  1. "内寺"什么意思
  2. "内封"什么意思
  3. "内将军"什么意思
  4. "内尔瓦"什么意思
  5. "内尔维"什么意思
  6. "内局"什么意思
  7. "内层"什么意思
  8. "内屋"什么意思
  9. "内屏"什么意思
  10. "内属"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