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 三国 魏 置, 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 晋 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
▶ 南朝 宋 齐 梁 陈 沿用。 至 隋 改名兵部尚书。
▶ 《宋书‧百官志上》: “ 魏 世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 昔有骑兵、别兵、都兵, 故谓之五兵也。”
▶ 《梁书‧武帝纪下》: “以侍中、五兵尚书 谢举 为吏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五兵尚书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五兵: 1. 五种兵器。 所指不一。 ...
- 尚书: shàngshū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 五兵: 1. 五种兵器。 所指不一。 ▶ 《周礼‧夏官‧司兵》: “掌五兵五盾。” ▶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 “五兵者, 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 步卒之五兵, 则无夷矛而有弓矢。 见《司兵》 郑玄 注。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天子救日, 置五麾, 陈五兵五鼓。” ▶ 范宁 注: “五兵: 矛、戟、钺、楯、弓矢。” ▶ 《汉书‧吾丘寿王传》: “古者作五兵。” ▶ 颜师古 注: “五兵, 谓矛、戟、弓、剑, 戈。” 2. 泛指各种兵器。 ▶ 《隋书‧达奚长儒传》: “且战且行, 转斗三日, 五兵咸尽, 士卒以拳殴之。” ▶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 皇帝在贿天下, 铸五兵为农器, 栖万姓于寿域。” 3. 泛指军队。 ▶ 《战国策‧齐策五》: “彼明君察相者, 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 ▶ 《旧唐书‧太宗纪上》: “若 轩辕 善用五兵, 即能北逐 獯鬻 。” 4. 指战争。 ▶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 左元放 称此山云: ‘可免洪水五兵, 可合神丹九转。 ’”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 “弓弢戢偃, 雨顺风调, 百谷有年, 五兵永息。” 5. “ 五兵尚书 ”的省称。 详“ 五兵尚书 ”。
- 五兵佩: 晋 时妇女所戴状如兵器的发饰。 ▶ 《宋书‧五行志一》: “ 晋 惠帝 元康 中, 妇人之饰有五兵佩, 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 以当笄□。”
- 内尚书: 唐 五代 宫中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书”。 因在宫内供职, 故称内尚书。 ▶ 后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九一: “宫局总来为喜乐, 院中新拜内尚书。”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 女尚书: 宫内女官名。 ▶ 东汉 、 三国魏 、 后赵 石虎 宫中都有女尚书, 原理批阅宫外奏章、文书等。 ▶ 《后汉书‧陈蕃传》: “今京师嚣嚣, 道路喧哗, 言 侯览 、 曹节 、 公乘昕 、 王甫 、 郑飒 等与 赵夫人 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 李贤 注: “女尚书, 宫内官也。”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帝常游宴在内, 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 以为女尚书。” ▶ 清 吴伟业 《题西泠闺咏》之二: “紫府高闲诗博士, 青山遗逸女尚书。”
- 尚书履: 《汉书‧郑崇传》: “ 哀帝 擢为尚书仆射, 数求见谏争, 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 上笑曰: ‘我识 郑尚书 履声。 ’”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 唐 苏頲 《夜发三泉即事》诗: “忝曳尚书履, 叨兼使臣节。”
- 尚书省: 官署名。 ▶ 东汉 设置, 称尚书台, 或称中台。 ▶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 下分各曹, 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 旋复旧称。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长官为尚书令, 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 元 代尚书省时置时废; 明 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 遂不设尚书省; 清 制同。
- 尚书郎: 官名。 ▶ 东汉 之制, 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 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 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 满一年称尚书郎, 三年称侍郎。 ▶ 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 综理职务, 通称为尚书郎。 ▶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 “可汗问所欲, ‘ 木兰 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 明 黎民表 《紫荆关》诗: “ 金城 谁献议, 老作尚书郎。”
- 沈尚书: 1. 沈约 历仕 南朝 宋 、 齐 、 梁 三代, 梁武帝 时, 官至尚书令, 故称。 ▶ 唐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诗: “哀同 庾开府 , 瘦极 沈尚书 。”参见“ 沈东阳 ”。 2. 鹤的别名。
- 今文尚书: 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 古《尚书》经 秦 焚书亡失。 ▶ 汉 初 秦 博士 伏胜 传二十九篇。 后学者递相授受, 分大小 夏侯 及 欧阳 三家。 因其以 汉 隶书写, 区别于古《尚书》, 故称今文尚书。 是 中国 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 王肃 亦注今文《尚书》, 而大与古文 孔 传相类。”
- 八座尚书: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八座初启, 以公补尚书令。” ▶ 李善 注: “ 陈寿 《魏志》评曰: ‘八座尚书, 即古六卿之任也。 ’《晋百官名》曰: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六尚书, 古为八座尚书。 ’” 隋 唐 时以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为“八座尚书”。 参见“ 八座 ”。
- 户曹尚书: 古代官职名。 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 ▶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 休 升便殿, 谦不即御坐, 止东厢。 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
- 曲部尚书: 唐 汝阳王 李璡 的自称。 ▶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泛春渠》引《醉仙图记》: “ 汝阳王 璡 , 取 云梦 石甃泛春渠以蓄酒, 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 为酌酒具, 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
- 欧阳尚书: 汉 欧阳生 所传的今文《尚书》。 ▶ 《后汉书‧孙期传》: “ 济南 伏生 传《尚书》, 授 济南 张生 及 千乘 欧阳生 。 ▶ 欧阳生 授同郡 儿宽 , 宽 授 欧阳生 之子, 世世相传, 至曾孙 欧阳高 , 为‘尚书欧阳氏学’。” ▶ 《东观汉记‧杨震传》: “受《欧阳尚书》于 桓郁 。”
- 由窦尚书: 《宋史‧许及之传》: “ 侂胄 生日…… 及之 后至, 阉人掩关拒之, 及之 俯偻以入。 为尚书, 二年不迁, 见 侂胄 流涕, 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 不觉屈膝。 ▶ 侂胄 恻然怜之曰: ‘尚书才望, 简在上心, 行且进拜矣。 ’居亡何, 同知枢密院事。 当时有‘由窦尚书, 屈膝执政’之语, 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 窦, 墙脚狗洞。 由窦, 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七章: “捋须参政, 由窦尚书, 折节无不至矣。”
- 白衣尚书: 东汉 郑均 的称号。 ▶ 《东观汉记‧郑均传》: “ 均 屡辟不诣, 公车特徵, 拜侍御史, 月馀迁尚书, 肃宗 敬重之, 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 任城 , 乃幸 均 舍, 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 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 唐 李白 《任城县厅壁记》: “ 青衣太昊 之遗墟, 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 ▶ 《梁书‧何胤传》: “ 果 ( 王果 )还, 以 胤 意奏闻, 有敕给白衣尚书禄, 胤 固辞。”
- 红杏尚书: 宋 代词人 宋祁 , 字 子京 , 任工部尚书, 所作《玉楼春》词, 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 时人 张先 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子野》: “《遯斋闲览》云: 张子野 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 ▶ 宋子京 尚书奇其才, 先往见之。 遣将命者谓曰: ‘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 子野 屏后呼曰: ‘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 盖二人所举, 皆其警策也。”
- 五典: 1.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 《书‧舜典》: “慎徽五典, 五典克从。” ▶ 孔 传: “五典, 五常之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子孝。” ▶ 蔡沈 集传: “五典, 五常也。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是也。” 2. 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 《左传‧昭公十二年》: “﹝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杜预 注: “皆古书名。” ▶ 《书序》: “ 少吴 、 颛顼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 谓之五典。”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 “皇世《三坟》, 帝代《五典》。” 3. 泛指古代典籍。 ▶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 “《五典》三墨, 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 亦缤纷于 石渠 。” ▶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 “素志惟甘清淡, 《三坟》、《五典》沈酣。” 4. 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 汉 荀悦 《申鉴‧政体》: “夫道之本, 仁义而已矣, 五典以经之, 群经以纬之。” ▶ 《后汉书‧朱浮传》: “五典纪国家之政, 《鸿范》别灾异之文。” ▶ 李贤 注引《礼记》: “温柔敦厚, 《诗》教也。 疏通知远, 《书》教也。 洁静精微, 《易》教也。 恭俭庄敬, 《礼》教也。 属辞比事, 《春秋》教也。”
- 五典三坟: 又作: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 五兽: 五类动物。 ▶ 《周礼‧考工记‧梓人》: “天下之大兽五: 脂者、膏者, 裸者, 羽者, 鳞者。” ▶ 郑玄 注: “脂, 牛羊属。 膏, 豕属。 裸者, 谓虎豹貔螭, 为兽浅毛者之属。 羽, 鸟属。 鳞, 龙蛇之属。”
- 五关: 指耳、目、口、鼻、身。 ▶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 “将收情欲, 先敛五关。 五关者, 情欲之路, 嗜好之府也。 目爱彩色, 命曰伐性之斤;耳乐淫声, 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 命曰腐肠之药;鼻悦芳香, 命曰熏喉之烟;身安舆驷, 命曰召蹶之机。”
- 五内: wǔnèi〈书〉五脏,指内心:~如焚(形容内心极为焦虑)│铭感~。
- 五六六七: 语出《论语‧先进》: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后因以称学生。 ▶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 “五六六七, 训导若神。”
- 五内俱崩: wǔ nèi jù bēng 【解释】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拼音码】wnjb
- 五公: 1. 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 指 西汉 张汤 、 杜周 、 萧望之 、 冯奉世 、 史丹 。 ▶ 《文选‧班固〈西都赋〉》: “冠盖如云, 七相五公。” ▶ 李善 注: “公, 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 ▶ 《汉书》曰: ‘ 张汤 为御史大夫, 徙 杜陵 ; 杜周 为御史大夫, 徙 茂陵 ; 萧望之 为前将军, 徙 杜陵 ; 冯奉世 为右将军, 徙 杜陵 ; 史丹 为大将军, 徙 杜陵 。 ’”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一说指 田蚡 、 张安世 、 朱博 、 平晏 、 韦赏 。 见《后汉书‧班固传》“七相五公” 李贤 注。 2. 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 指 东汉 袁安 、子 敞 、孙 汤 、 汤 子 逢 、 逢 弟 隗 。 ▶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 “五公碑尚在, 今日亦同归。” 3. 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 指 晋 葛旟 、 路秀 、 卫毅 、 刘真 、 韩泰 。 ▶ 《晋书‧齐王冏传》: “封 葛旟 为 牟平公 , 路秀 小黄公 , 卫毅 阴平公 , 刘真 安乡公 , 韩泰 封丘公 , 号曰‘五公’, 委以心膂。” 4. 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 指 晋 王导 、 谢安 、 温峤 、 陶侃 、 谢玄 。 见《南史‧宋武帝纪》、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