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笙诗”。
《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 这六篇诗都已亡佚, 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 故名。
- 六笙: 即六笙诗。 ▶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 诗: (詩)shī ㄕˉ1)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
- 六笙: 即六笙诗。 ▶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古者丝竹, 有谱无辞, 所以《六笙》但存其名。”
- 笙诗: 《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 而无文辞。 ▶ 宋 朱熹 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 ▶ 《诗‧小雅‧鱼丽》 宋 朱熹 集传: “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 前乐既毕, 皆闲歌《鱼丽》, 笙《由庚》: 歌《南有嘉鱼》, 笙《崇丘》: 歌《南上有台》, 笙《由仪》。 闲, 代也。 言一歌一吹也。 然则此六者, 盖一时之诗, 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下管金奏笙奏声诗》: “《小雅》笙诗六篇, 朱子 主有声无辞, 谓古经篇题下必有谱, 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 诸儒据《尚书》‘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谓声生于辞, 辞调为谱, 说亦有理。 及读《周官》金奏九夏, 《仪礼》管新宫, 《礼记》管象, 覆之经文及诸家说, 乃知笙奏、金奏及管, 其为堂下之乐同, 而存声无辞亦同者也。”
- 六符: 谓三台六星的符验。 ▶ 《汉书‧东方朔传》: “愿陈《泰阶六符》, 以观天变, 不可不省。” ▶ 颜师古 注: “ 孟康 曰: ‘泰阶, 三台也。 每台二星, 凡六星。 符, 六星之符验也。 ’ 应劭 曰: ‘《黄帝泰阶六符经》曰: 泰阶者, 天之三阶也。 上阶为天子, 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 下阶为士庶人。 ’”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 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文》: “胶庠宗稷之典, 六符十等之章, 还闻 泰始 之风流, 重睹 永平 之遗事, 此又公之功也。” ▶ 明 章懋 《上洛阳刘阁老书》: “惟夜望六符之光, 以致起居之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