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极强劲的弓。 古代以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六石弓即需七百二十斤拉力才能拉开的弓。
▶ 《南史‧羊侃传》: “﹝ 侃 ﹞所用弓至二十石, 马上用六石弓。”
- 六: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石弓: shígōng[stonebow] 用来发射石头的弩或石弩
- 两石弓: 用两石的力量才能拉开的弓。 石, 古代重量单位。 亦泛指弓。 ▶ 《新唐书‧张弘靖传》: “天下无事, 而辈挽两石弓, 不如识一丁字。” ▶ 清 吴伟业 《读友人旧题走马诗于邮壁漫次其韵》之一: “数卷残编两石弓, 书生摇笔壮怀空。”
- 六礼: 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 《礼记‧王制》: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 郑玄 注: “乡, 乡饮酒、乡射。” ▶ 《荀子‧大略》: “立大学, 设庠序, 修六礼, 明十教, 所以道之也。” ▶ 杨倞 注: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2.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 《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 唐 贾公彦 疏: “昏礼有六, 五礼用雁: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唯纳徵不用雁, 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 “敬兹新姻, 六礼不愆。” ▶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 “纵无六礼双羊, 奈一言难变, 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 “生小 云英 自托媒, 远烦六礼绝嫌猜。” 3.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 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肆献祼享先王, 以馈食享先王, 以祠春享先王, 以禴夏享先王, 以尝秋享先王, 以烝冬享先王。” ▶ 贾公彦 疏: “此一经, 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4.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周礼‧春官‧大宗伯》: “春见曰朝, 夏见曰宗, 秋见曰觐, 冬见曰遇, 时见曰会, 殷见曰同。” ▶ 郑玄 注: “此六礼者, 以诸侯见王为文。 六服之内, 四方以时分来, 或朝春, 或宗夏, 或觐秋, 或遇冬, 名殊礼异, 更递而遍。”
- 六眸: 谓六目龟。 古人视为神灵之物。 ▶ 《文选‧郭璞<江赋>》: “有鳖三足, 有龟六眸。” ▶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 “今 吴兴郡 阳羡县 山上有池, 池中出三足鳖, 又有六眼龟。” ▶ 唐 刘禹锡 《楚望赋》: “虽三趾与六眸, 时或加乎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