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 指阴、阳、风、雨、晦、明。
▶ 《左传‧昭公元年》: “天有六气, 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 《庄子‧在宥》: “天气不和, 地气郁结, 六气不调, 四时不节。”
▶ 成玄英 疏: “阴、阳、风、雨、晦、明, 此六气也。”
2.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 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 《庄子‧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 “平旦朝霞, 日午正阳, 日入飞泉, 夜半沆瀣, 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 《楚辞‧远游》: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 漱正阳而含朝霞。”
▶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明经》言: “春食朝霞, 朝霞者, 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 沦阴者, 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 沆瀣者, 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 正阳者, 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 是为六气也。”
3. 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 《管子‧戒》: “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 御正六气之变, 禁止声色之淫。”
▶ 尹知章 注: “六气, 即好、恶、喜、怒、哀、乐。”
4. 中医术语。 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 《素问‧至真要大论》: “ 黄帝 问曰: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 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 司天地者, 其至如何?’…… 岐伯 曰: ‘厥阴司天, 其化以风;少阴司天, 其化以热;太阴司天, 其化以湿;少阳司天, 其化以火;阳明司天, 其化以燥;太阳司天, 其化以寒。 ’”
5. 中医术语。 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 以其本为气所化, 故名。 见《灵枢经‧决气》。
六气是什么意思
[ liùqì ] 用"六气"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