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 ▶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 琰 又名之曰: ‘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 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理, 百练不消, 皆公才也。 ’” 唐 刘长卿 《哭陈歙州》诗: “儒行公才竟何在, 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 公才公望 ”。 公: gōng ㄍㄨㄥˉ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才: 1)(③④纔)cái ㄘㄞˊ2)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3)指...公才公望: gōng cái gōng wàng 【解释】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示例】~当黑头,姓名指顾书金瓯。(清·沈曾植《陈庸庵尚书水流云在图册》诗)【拼音码】gcgw【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公扈: 见“ 公户 ”。 公执: 1. 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 唐 大中 初, 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 俱无公执, 虽经检勘, 难定是非。” 2. 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 刘后 垂帘听政, 利用 ( 曹利用 )自以亲承顾托, 庶事公执。 时中官依 刘氏 之势, 多求徼幸, 利用 屡抑其请, 由是谗嫉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