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达岭长城是什么意思

  用"八达岭长城"造句
  •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19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现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16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2009年,共有500余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执政党领袖登上过八达岭长城。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八达岭:    在 北京市 西北 延庆县 南。 为 军都山 山峰。    ▶ 元 置屯军, 称 居庸北口 。    ▶ 明 弘治 十八年(公元1505年), 置关城。 城关气势雄伟, 长城 蜿蜒起伏, 为首都游览胜地。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岔道八达岭》: “出 居庸关 , 北往 延庆州 , 西往 宣镇 , 路从此分, 故名 八达岭 。”
  • 八达:      1.  道路八面相通。    ▶ 《尔雅‧释宫》: “一达谓之道路……八达谓之崇期。”    ▶ 郭璞 注: “四道交出。”    2.  亦作“ 八闼 ”。 八牖。    ▶ 《文选‧张衡<东京赋>》: “复庙重屋, 八达九房。”    ▶ 李善 注: “《大戴礼》曰: ‘明堂九室而有八牖。 ’然九室则九房也, 八牖, 八达也。”    ▶ 晋 挚虞 《槐赋》: “开明过于八闼兮, 重阴逾乎九房。”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 , 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 故时号为八达。 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  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    ▶ 《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 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 “是时, 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扬 之徒, 共相题表, 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5.  称 晋 胡毋辅之 、 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    ▶ 《晋书‧光逸传》: “﹝ 逸 ﹞初至, 属 辅之 与 谢鲲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发裸裎, 闭室酣饮已累日。    ▶ 逸 将排户入, 守者不听, 逸 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 长城:    Chángchéng指万里长城,也用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碍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
  • 八达杏:    即巴旦杏。 八达, 波斯语bādām音译。 杏的别种, 其仁不苦。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 “家堂奉祀, 蔬供米粽之外, 果品则红樱桃、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
  • 四冲八达:    同“四冲六达”。

相关词汇

        八达岭:    在 北京市 西北 延庆县 南。 为 军都山 山峰。    ▶ 元 置屯军, 称 居庸北口 。    ▶ 明 弘治 十八年(公元1505年), 置关城。 城关气势雄伟, 长城 蜿蜒起伏, 为首都游览胜地。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岔道八达岭》: “出 居庸关 , 北往 延庆州 , 西往 宣镇 , 路从此分, 故名 八达岭 。”
        八达:      1.  道路八面相通。    ▶ 《尔雅‧释宫》: “一达谓之道路……八达谓之崇期。”    ▶ 郭璞 注: “四道交出。”    2.  亦作“ 八闼 ”。 八牖。    ▶ 《文选‧张衡<东京赋>》: “复庙重屋, 八达九房。”    ▶ 李善 注: “《大戴礼》曰: ‘明堂九室而有八牖。 ’然九室则九房也, 八牖, 八达也。”    ▶ 晋 挚虞 《槐赋》: “开明过于八闼兮, 重阴逾乎九房。”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 , 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 故时号为八达。 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  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    ▶ 《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 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 “是时, 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扬 之徒, 共相题表, 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5.  称 晋 胡毋辅之 、 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    ▶ 《晋书‧光逸传》: “﹝ 逸 ﹞初至, 属 辅之 与 谢鲲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发裸裎, 闭室酣饮已累日。    ▶ 逸 将排户入, 守者不听, 逸 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长城:    Chángchéng指万里长城,也用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碍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
        八达杏:    即巴旦杏。 八达, 波斯语bādām音译。 杏的别种, 其仁不苦。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 “家堂奉祀, 蔬供米粽之外, 果品则红樱桃、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
        四冲八达:    同“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解释】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示例】滑台~,非帝王之所居。(《晋书·慕容德载记》)【拼音码】stbd【灯谜面】蜘蛛网;火车站的轨道;十二只轮船出海井;十字路都到居庸关【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lead through at random
        一字长城:    yī zì cháng chéng 【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拼音码】yzcc【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一言奏效
        万里长城:    ①指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侵略所修缮的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古长城。参见“长城”。②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③比喻国家所依赖的战将。
        五言长城:    唐 诗人 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 号“五言长城”, 意谓他人难以胜过。    ▶ 《新唐书‧隐逸传‧秦系》: “﹝ 系 ﹞与 刘长卿 善, 以诗相赠答。    ▶ 权德舆 曰: ‘ 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 虽老益壮。 ’”后用以称扬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
        自坏长城:    zì huài cháng chéng 【解释】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拼音码】zhcc
        不到长城非好汉: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八还:    佛教语。 谓八种变化相, 各自还其本所因由处。    ▶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 “异同更莫疑三语, 物我终当付八还。”    ▶ 宋 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 “色界香尘付八还, 正观不起况邪观。”
        八进制:    bājìnzhì一种记数法,采用0,1,2,3,4,5,6,7八个数码,逢八进位。如十进制的9,27在八进制中分别记为11,33。八进制的数较二进制的数书写方便,常应用在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中。
        八边形:     八边形拼音:bā biān xíng 注音:ㄅㄚ ㄅㄧㄢ ㄒㄧㄥˊ 词语解释◎ 八边形 bābiānxíng[octagon] 有八个角并因此有八条边的平面多边形
        八通:    谓通向八方。    ▶ 《史记‧封禅书》: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 太一 东南郊、用太牢, 七日, 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 司马贞 索隐: “ 司马彪 《续汉书‧祭祀志》云‘坛有八陛, 通道以为门。 ’又《三辅黄图》云‘上帝坛八觚, 神道八通, 广三十步。 ’” 宋 沈遘 《奉祠西太乙宫赋》: “八通之道兮, 所以宾众鬼。”
        八辟:    周 制规定八种人的犯罪须经特别审议, 并可减免刑罚, 称为“八辟”。    ▶ 《周礼‧秋官‧小司寇》: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 一曰议亲之辟, 二曰议故之辟, 三曰议贤之辟, 四曰议能之辟, 五曰议功之辟, 六曰议贵之辟, 七曰议勤之辟, 八曰议宾之辟。”    ▶ 贾公彦 疏: “案《曲礼》云: ‘刑不上大夫。 ’ 郑 注云: ‘其犯法, 则在八议轻重, 不在刑书。 ’若然, 此八辟为不在刑书, 若有罪当议, 议得其罪, 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也。”    ▶ 孙诒让 正义: “依《曲礼》注义, 盖凡入八议限者, 轻罪则宥, 重罪则改附轻比, 乃有刑也。”后来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的亲族、近臣减刑免刑的特权规定。    ▶ 汉 代改名八议, 三国 魏 正式写入法典, 一直沿用到 清 代。
        八遐:    犹八极。    ▶ 晋 陶潜 《闲情赋》: “坦万虑以存诚, 憩遥情于八遐。”    ▶ 《云笈七签》卷九十六: “永仙方寸内, 八遐无易难。”
        八辔:    谓四马, 亦以指八马。    ▶ 唐 李贺 《瑶华乐》诗: “ 穆天子 , 走龙媒。 八辔冬珑逐天回, 五精扫地凝云开。”    ▶ 王琦 汇解: “辔, 马缰也。 一马两辔, 故《诗经正义》谓四马则八辔, 长吉 则以八马为八辔。”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八辔"什么意思
  2. "八辟"什么意思
  3. "八边形"什么意思
  4. "八达"什么意思
  5. "八达岭"什么意思
  6. "八达杏"什么意思
  7. "八还"什么意思
  8. "八进制"什么意思
  9. "八通"什么意思
  10. "八遐"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