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人的八种缺点, 即摠、佞、谄、谀、谗、贼、慝、险。 ▶ 《庄子‧渔夫》: “且人有八疵……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 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 谓之佞;希意道言, 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 谓之谀;好言人之恶, 谓之谗;折交离亲, 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 谓之慝;不择善否, 两容颊适, 偷拔其所欲, 谓之险。 此八疵者, 外以乱人, 内以伤身, 君子不友, 明君不臣。”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疵: cī ㄘˉ1)毛病:~吝。~病。吹毛求~。2)缺点或过失:~瑕。~咎。...八病: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 南 齐 永明 中 沈约 等倡声病说, 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 八病为: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一说, 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 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言两头粗, 中间细, 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言两头细, 中间粗, 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 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 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 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 即五字句中有“月”字, 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 正纽一名小纽, 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 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 不得更著“衽”、“任”、“入”字, 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 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 雕琢繁琐, 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 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沈氏四声考》下。 八番: 元 代对居住于今 贵州省 贵阳 、 惠水 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 包括 小龙番 、 大龙番 、 卧龙番 、 程番 、 洪番 、 方番 、 石番 和 卢番 。 ▶ 元 至元 十六年(1279年)于其地设 八番 罗甸 等军民宣慰使司。 ▶ 《元史‧兵志二》: “命万户 刘得禄 以军五千人, 镇守八番。” 八病九痛: 谓体弱多病。 ▶ 《红楼梦》第八九回: “ 代儒 本来上年纪的人, 也不过伴着几个孩子解闷心, 时常也八病九痛的, 乐得去一个少操一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