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王制》: “以三十年之通, 制国用。”
▶ 孔颖达 疏: “每年之率, 入物分为四分, 一分拟为储积, 三分而当年所用。 二年又留一分, 三年又留一分。 是三年总得三分, 为一年之蓄。 三十年之率, 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 “民三年耕, 则馀一年之畜……三考黜陟, 馀三年食。”后遂以“馀一馀三”谓连年丰收, 家有储粮, 国库充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王诏旨》: “朕又念前时天兵征剿, 尔等四民畏惧天威, 抛弃家产;今虽欣然就抚, 各安农业, 际此新天新地之期, 未有馀一馀三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