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机灵的人。
▶ 鲁迅 《呐喊‧药》: “ 夏三爷 真是乖角儿, 要是他不先告官, 连他满门抄斩。 现在怎样?银子!”
乖角儿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乖角: 1. 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 儿: (兒)ér ㄦˊ1)小孩子:~戏。2)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 乖角: 1. 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 郭泰 字 林宗 , 不应官府徵召, 周游郡国。 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 巾一角垫, 时人乃故折巾一角, 以为“ 林宗 巾”。 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 北周 庾信 《示封中录》诗之二: “葛巾久乖角, 菊径简经过。” 2. 抵牾;矛盾。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清》: “或由传者纰缪, 致成乖角。” ▶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 “今之记事也则不然, 或隔卷异篇, 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 顿成乖角。” ▶ 清 赵翼 《赠贩书施汉英》诗: “我时有钱欲得书, 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 乘我所急高价悬。” 3. 分离。 ▶ 唐 韩愈 《食河曲驿》诗: “亲戚顿乖角, 图史弃纵横。” 4. 违背情理。 ▶ 唐 罗隐 《焚书坑》诗: “ 祖龙 算事浑乖角, 将谓诗书活得人。” ▶ 《太平广记》卷五四引《仙传拾遗‧韩愈外甥》: “ 唐 吏部侍郎 韩愈 外甥…… 元和 中, 忽归 长安 , 知识闒茸, 衣服滓弊, 行止乖角。” ▶ 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 “都下市井辈谓不循理者为乖角。” 5. 拐角。 II 1. 称机灵的小孩。 ▶ 清 褚人获 《坚瓠六集‧乖角》: “俗美聪慧小儿曰乖角。” 2. 狡诈。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与人相约谏君, 劾奸死难, 稍计利害, 则避而违之以自全, 反谓不违者为痴, 此正所谓乖角耳。”
- 乏角儿: 没有名气的演员。 ▶ 《负曝闲谈》第八回: “这些都是乏角儿, 不用去听他。”
- 傍角儿: bàngjuér〈方〉①为主角配戏或伴奏。②指为主角配戏或伴奏的人。
- 劈角儿: 犹劈头, 当头。 角, 头顶两侧发束。 ▶ 《水浒传》第六六回: “却才道罢, 背后两个人劈角儿揪住。”
- 坤角儿: kūnjuér旧时指戏剧女演员。
- 把角儿: bǎjiǎor路口拐角的地方:胡同~有家早点铺。
- 旦角儿: dànjuér[the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s;role of female actress] 旦角,有时特指青衣、花旦
- 盐角儿: 亦称“盐角儿令”。 词牌名。 ▶ 宋 王灼 《碧鸡漫志‧盐角儿》: “盐角儿, 《嘉佑杂志》云: 梅圣俞 说: 始教坊家人市盐, 于纸角中得一曲谱, 翻之, 遂以名, 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 ▶ 欧阳永叔 尝制词。”
- 红角儿: 旧时称出风头、走红运的演员。
- 绾角儿: 古时孩童束发为两髻, 形状如角, 故以“绾角儿”借指童年。 ▶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摺: “我须是 李德昌 绾角儿夫妻, 怎下的胡行乱做。” ▶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摺: “只是那 随何 , 是喒绾角儿弟兄, 他可不该来哄喒。”
- 豆角儿: dòujiǎor豆荚(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 名角,名角儿: míngjué,míngjuér[a famous actor] 著名的演员
- 女角,女角儿: n梛ué,n梛uér[female character] 女性角色
- 挖角,挖角儿: wājiǎo,wājiǎor[undermine] 把别的戏班中有叫座能力的演员用较高报酬或其他手段拉入自己的戏班
- 替角,替角儿: tìjué,tìjuér[understudy] 随时准备接替另一人的角色的人或随时准备接替另一人的工作或职责的人
- 盐角儿令: 见“ 盐角儿 ”。
- 眼犄角儿: yǎnjījiǎor〈方〉眼角。
- 鹅梨角儿: 一种发髻。 顶端似梨柄, 下部似梨身, 故名。 ▶ 《水浒传》第三二回: “ 宋江 偷眼看时, 见那个出来的大王, 头上绾着鹅梨角儿。”
- 乖言: 食言, 失信。 ▶ 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与广陵城主书》: “小之事大, 差无违理;彼之陵我, 自是乖言。”
- 乖讹: 1. 差错。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点检文书》: “或文字乖讹, 便在点窜矣。” ▶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十四首序》: “鼓吹所录, 惟存三篇, 谱文乖讹。” 2. 不正常。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 绍兴 岁丙辰, 广右 大歉, 濒海尤告病, 迄丁巳之春, 斗米千钱, 人多莩亡, 而 峤南 风候素乖讹, 至是殊正。”
- 乖觉: guāijué机警;聪敏:~伶俐丨小松鼠~得很,听到了一点儿响志就溜跑了。
- 乖诞: 悖谬;不合情理。 ▶ 宋 欧阳修 《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 “虽能成文而理识乖诞者……先去之。” ▶ 《红楼梦》第八三回: “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 其实因肝阴亏损, 心气衰耗, 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
- 乖裂: 分歧。 ▶ 清 唐甄 《潜书‧辨儒》: “昔者先师既没, 群言乖裂。”
- 乖诡: 奸滑怪诞。 ▶ 汉 蔡邕 《释诲》: “于是智者骋诈, 辩者驰说, 武夫奋勇……变诈乖诡, 以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