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书六礼是什么意思

  用"三书六礼"造句
  • 旧时婚礼, 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种礼仪, 谓之“六礼”。 在纳采、纳徵、亲迎时, 男家还要备置礼物, 以书面致送女家, 谓之“三书”。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 “ 侯虎 却不敢怠慢, 备了三书六礼, 迎娶过来。”
  •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    (書)shū ㄕㄨˉ1)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
  • 六礼:      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
  • 六礼:      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 《礼记‧王制》: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 郑玄 注: “乡, 乡饮酒、乡射。”    ▶ 《荀子‧大略》: “立大学, 设庠序, 修六礼, 明十教, 所以道之也。”    ▶ 杨倞 注: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2.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 《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 唐 贾公彦 疏: “昏礼有六, 五礼用雁: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唯纳徵不用雁, 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 “敬兹新姻, 六礼不愆。”    ▶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 “纵无六礼双羊, 奈一言难变, 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 “生小 云英 自托媒, 远烦六礼绝嫌猜。”    3.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 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肆献祼享先王, 以馈食享先王, 以祠春享先王, 以禴夏享先王, 以尝秋享先王, 以烝冬享先王。”    ▶ 贾公彦 疏: “此一经, 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4.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周礼‧春官‧大宗伯》: “春见曰朝, 夏见曰宗, 秋见曰觐, 冬见曰遇, 时见曰会, 殷见曰同。”    ▶ 郑玄 注: “此六礼者, 以诸侯见王为文。 六服之内, 四方以时分来, 或朝春, 或宗夏, 或觐秋, 或遇冬, 名殊礼异, 更递而遍。”
  • 三茶六礼:    又作: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相关词汇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書)shū ㄕㄨˉ1)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
        六礼:      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
        六礼:      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 《礼记‧王制》: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 郑玄 注: “乡, 乡饮酒、乡射。”    ▶ 《荀子‧大略》: “立大学, 设庠序, 修六礼, 明十教, 所以道之也。”    ▶ 杨倞 注: “六礼, 冠、昏、丧、祭、乡、相见。”    2.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 《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 唐 贾公彦 疏: “昏礼有六, 五礼用雁: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唯纳徵不用雁, 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 “敬兹新姻, 六礼不愆。”    ▶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 “纵无六礼双羊, 奈一言难变, 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 “生小 云英 自托媒, 远烦六礼绝嫌猜。”    3.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 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肆献祼享先王, 以馈食享先王, 以祠春享先王, 以禴夏享先王, 以尝秋享先王, 以烝冬享先王。”    ▶ 贾公彦 疏: “此一经, 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4.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周礼‧春官‧大宗伯》: “春见曰朝, 夏见曰宗, 秋见曰觐, 冬见曰遇, 时见曰会, 殷见曰同。”    ▶ 郑玄 注: “此六礼者, 以诸侯见王为文。 六服之内, 四方以时分来, 或朝春, 或宗夏, 或觐秋, 或遇冬, 名殊礼异, 更递而遍。”
        三茶六礼:    又作: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乾:     三乾拼音:sān qián 注音:ㄙㄢ ㄑㄧㄢˊ 词语解释犹三天。道教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诗:“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三乡诗:    三乡 , 地名。 在今何地不详。    ▶ 唐 会昌 时 若耶溪 有女子随夫西入 函关 。 夫殁, 东还, 邈然无依, 一日过 三乡驿 , 感慨题诗曰: “昔逐良人西入 关 , 良人身殁妾空还。    ▶ 谢娘 卫女 不相待, 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 见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王祝》。    ▶ 唐 刘谷 《和三乡诗》: “兰蕙芬香见玉姿, 路傍花笑景迟迟。    ▶ 苎萝山 下无穷意, 并在 三乡 惜别时。”    ▶ 唐 张绮 《和三乡诗》: “ 洛川 依旧好风光, 莲帐无因见女郎。 云雨散来音信断, 此生遗恨寄 三乡 。”
        三事:      1.  三件事。 所指随文而异。 指正德、利用、厚生。    ▶ 《书‧大禹谟》: “六府三事允治。”    ▶ 孔颖达 疏: “正身之德, 利民之用, 厚民之生, 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 “由是五谷岁登, 百瑞时见, 六府三事, 惟序惟歌。”    ▶ 章炳麟 《辨诗》: “《九歌》者与六诗同列, 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此则山川之颂, 江海之赋, 皆宜在《九歌》后。”    2.  三件事。 所指随文而异。 指倡德、和乱、终齐。    ▶ 《逸周书‧武穆》: “敬惟三事, 永有休哉。 三事: 一倡德, 二和乱, 三终齐。”    3.  三种官职。    ▶ 《书‧立政》: “任人、准夫、牧, 作三事。”    ▶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 “三事, 三职也。 为任人、准夫、牧夫之职, 故曰‘作三事’。”    4.  指三公。    ▶ 《诗‧小雅‧雨无正》: “三事大夫, 莫肯夙夜。”    ▶ 孔颖达 疏: “三事大夫为三公耳。”    ▶ 《汉书‧韦贤传》: “天子我监, 登我三事。”    ▶ 颜师古 注: “三事, 三公之位, 谓丞相也。”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令君子孙洁白, 位登三事。”    ▶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 “位极乾坤三事贵, 谤兴华夏一夫冤。”参见“ 三公 ”。    5.  三件。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三事衲衣穿处补, 一枝藜杖伴身闲。”
        三九相公:    唐 郑畋 的绰号。    ▶ 宋 曾慥 《类说》卷十二引《纪异记》: “ 郑畋 年十九赴举, 凡十九年登第, 又十九年入相, 时号三九相公。”
        三二:    约计之词。 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    ▶ 《南史‧后妃传下‧徐元妃》: “妃无容质, 不见礼, 帝三二年一入房。”    ▶ 《水浒传》第十五回: “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    ▶ 《西游记》第十二回: “徒弟们, 我去之后, 或三二年, 或五七年, 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 我即回来。”
        三九天:    从冬至起, 每九天为一九, 至九九为止。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天, 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 “她的南屋是全院中最潮湿的, 最冷的;到三九天, 夜里能把有水的瓶子冻炸。”    ▶ 杨朔 《乱人坑》: “三九天身上也难得些棉絮, 只是披着石灰袋子, 破麻包。”
        三云:    汉 宫殿名, 在 甘泉 宫中。    ▶ 《西京杂记》卷一: “ 成帝 设云帐, 云幄、云幕于 甘泉紫殿 , 世谓 三云殿 。”    ▶ 南朝 梁武帝 《方丈曲》: “挹八玉, 御 三云 。”    ▶ 唐 潘炎 《九日紫气赋》: “位当用九, 果符九日之祥;运极通三, 永御 三云 之殿。”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羽猎灰 五柞 之场, 歌舞纳 三云 之地。”
        三九之位:    三九之位 基本解释: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互法:    东汉 选任地方官员, 为防止结党营私, 规定凡婚姻之家及 幽 冀 两州人士, 不得交互为官, 称三互法。    ▶ 《后汉书‧蔡邕传》: “初, 朝议以州郡相党, 人情比周, 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监临。 至是复有三互法, 禁忌转密, 选用艰难。    ▶ 幽 冀 二州, 久缺不补。”    ▶ 李贤 注: “三互, 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也。    ▶ 谢承 《书》曰: ‘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 其妻 钜野 薛氏 女, 以三互自上, 转拜 平原 相’是也。”    ▶ 钜野 , 汉 时属 山阳郡 。
        三九:    sānjiǔ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严寒。也叫三九天。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三九"什么意思
  2. "三九之位"什么意思
  3. "三九天"什么意思
  4. "三九相公"什么意思
  5. "三乡诗"什么意思
  6. "三乾"什么意思
  7. "三事"什么意思
  8. "三二"什么意思
  9. "三云"什么意思
  10. "三互法"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