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鷹)
yīng ㄧㄥˉ
1)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犬。~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参考词汇:
a bird of Jove eagle hawk king of birds
- 鹰(词) [hawk]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猛禽,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hawk一词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瓥、鹞和鸢),有时包括某些隼类。鹰通常以小型哺乳类、爬虫类和昆虫为食,有时也会捕食小鸟。雌鹰与雄鹰的翅膀并无什么差异。鹰分布于六大洲。大多数种类营巢于树上,但有些种类营巢于多草的地面或悬崖上。真鹰在飞行时十分灵活,其尾长,翅短而圆。条纹鹰(A. striatus)一般体长约30厘米,背部灰色,腹部具细窄的锈色横斑,分布于新大陆大部分地区。参阅苍鹰(goshawk)和雀鹰(sparrowhawk)。
- 鹰人 驯鹰的人。 ▶ 《避暑漫抄》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 “胸臆血流数丈, 鹰人乐工见者, 无不掩泣。” ▶ 《辽史‧穆宗纪下》: “夏四月戊辰, 杀鹰人 敌鲁 。” ▶ 《元史‧兵志四》: “ 元 制自御位及诸王, 皆有昔宝赤, 盖鹰人也。”
- 鹯视狼顾 谓如同鹯狼视物。形容目光贪婪。
- 鹰俑 假鹰。 用以驱雀。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灾》: “凡谷种生秧之后, 防雀鸟聚食, 此三灾也。 立标飘扬鹰俑, 则雀可驱矣。”
- 鹯芋 芋的一种。 ▶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 “芋种不一, 鸇芋则贵, 民储于田, 可用终岁。”原注: “ 蜀 芋多种, 鸇芋为最美, 俗号赤鸇头芋, 形长而圆。”
- 鹰军 辽 代军队名号。 ▶ 《辽史‧太祖纪上》: “﹝三年﹞冬十月己巳, 遣鹰军讨 黑车子室韦 , 破之。” ▶ 《辽史‧国语解》: “鹰军: 鹰, 鸷鸟;以之名军, 取捷速之义。 后记龙军、虎军、铁鹞军者, 仿此。”
- 鹯 (鸇)zhān ㄓㄢˉ1)鹞类猛禽。亦称“晨风”。鹯视狼顾
- 鹰击 1. 见“ 鹰击毛挚 ”。 2. 古代武官名号。 ▶ 汉 赵破奴 曾为“鹰击司马”。 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隋 大业 五年, 改“鹰扬副郎将”为“鹰击郎将”。 见《隋书‧百官志下》。
- 鹮(词) [ibis]与琵鹭同属一科的约20种中等体型涉禽(鹮亚科[Threskiornithinae])的统称。除了南太平洋岛屿之外,分布于所有的温暖地区。涉行于浅潟湖、湖泊、海湾和沼泽,用细长下弯的喙寻找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体长55~75厘米。飞行时颈部和后肢伸直,交替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