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隙陂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陂名。 故址在今 河南 淮河 北 正阳 、 息县 间。 跨 汝河 , 受 淮 北诸水, 郡以为饶。
▶ 汉成帝 时, 关 东患水, 陂溢为害, 翟方进 等奏罢之。 后岁旱、民失其利。
▶ 东汉 邓晨 为 汝南 太守, 修复旧陂, 起塘四百馀里, 灌田数千顷, 汝 土以饶。 至 安帝 永初 三年, 诏以陂假与贫民, 自是遂废。
▶ 宋 秦观 《汝水涨溢说》: “《汉书》称 汝南 有 鸿隙陂 , 翟方进 为相始奏罢, 郡人怨甚切。 意 鸿隙陂 者, 非特为灌溉之利, 菱芡蒲鱼之饶, 实一郡潴水处也。”
- 鸿隙 即 鸿隙陂 。 ▶ 《汉书‧翟方进传》: “...
- 陂 bēi ㄅㄟˉ1)池塘:~塘。~池。千顷之~。2)水边,水岸:东海之~...
- 鸿隙 即 鸿隙陂 。 ▶ 《汉书‧翟方进传》: “ 汝南 旧有 鸿隙 大陂, 郡以为饶。” ▶ 颜师古 注: “ 鸿隙 , 陂名, 藉其溉灌及鱼鳖萑蒲之利, 以多财用。” ▶ 唐 无名氏 《对为人兴利判》: “昔 邓晨 开梦, 理 鸿隙 而涤源; 何敞 效能, 流 鮦阳 而刻石。” ▶ 明 汤显祖 《金堤赋》: “赀 宁成 之陂田兮, 复 汝南 之 鸿隙 。” ▶ 清 全祖望 《煨芋分韵》: “上之应昴星, 下或谣 鸿隙 。”参见“ 鸿隙陂 ”。
- 鸿雀 1. 天鹅。 2. 古宫殿名。 ▶ 《太平御览》卷一七九引《汉宫殿名》: “ 长安 有 临山观 …… 鸿雀观 。”
- 鸿雁 hóngyàn①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②〈书〉比喻书信。
- 鸿隐凤伏 比喻贤才不遇。
- 鸿雁哀鸣 hóng yàn āi míng 【解释】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出处】《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拼音码】hyam
- 鸿陆 1. 《易‧渐》: “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吉。” ▶ 王弼 注: “进处高洁, 不累于位, 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后遂以“鸿陆”指高位。 ▶ 北周 庾信 《小园赋》: “不雪 雁门 之踦, 先念鸿陆之远。” ▶ 《全唐文》卷九九四载《珍州荣德县丞梁君墓志铭》: “鸿陆初渐, 龙门早升。” ▶ 明 汤显祖 《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诗: “俪景渐鸿陆, 扬蕤觌紫宸。” 2. 《诗‧豳风‧九罭》: “鸿飞遵陆, 公归不复, 于女信宿。” ▶ 毛 传: “陆, 非鸿所宜止。”后因以“鸿陆”指不宜止息之地。 ▶ 唐 宋之问 《为韦特进已下祭汝南王文》: “惟彼雁堂, 坠兹鸿陆。”
- 鸿雁行 《礼记‧王制》: “父之齿随行, 兄之齿雁行, 朋友不相逾。”言兄弟出行, 弟在兄后。 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 “鸿雁行中, 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 鸿陂 地名。 即 鸿隙陂 。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其陂首受 淮川 , 左结 鸿陂 。” ▶ 唐 裴鼎 《对陂防判》: “托黄鹄以兴词, 冀 鸿陂 之必复。”参见“ 鸿隙陂 ”。
- 鸿雪 1. 大雪。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 “时天鸿雪, 下无人径。” ▶ 清 厉鹗 《携侄黼登吴山西爽阁望湖上霁雪》诗: “十日鸿雪天乍醒, 金鸦展翅光曨昤。” 2. 鸿鸟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 比喻陈迹。 ▶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纬云弟八载京华昨始旋里尚憩西村未遑握手先寄此词》词: “八载难归, 百端横集, 往事成鸿雪。” ▶ 清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花间楹帙》: “丙子秋侨寓 金陵 , 楚馆秦楼, 半多鸿雪。”参见“ 鸿雪踪 ”。
- 鸿阵 1. 鸿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 ▶ 宋 张耒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诗: “隔水飞来鸿阵阔, 趁潮归去橹声忙。” 2. 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 ▶ 宋 姜夔 《湘月》词: “谁解唤起 湘灵 , 烟鬟雾鬓, 理哀弦鸿阵。” ▶ 吴无闻 注: “理哀弦鸿阵, 谓从哀弦中弹出飞鸿叫声。 ▶ 王勃 《滕王阁序》: ‘雁阵惊寒, 声断 衡阳 之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