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渞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鸿渞(鴻渞)
- 拼音:hóng qiú
- 注音:ㄏㄨㄥˊ ㄑㄧㄡˊ
词语解释
- 鸿大的水源。 明 汤显祖 《龄春赋》:“乱曰:已矣哉,鸿渞大波,余隆先兮。”
- 鸿渥 鸿恩。 ▶ 唐 贾餗 《敬宗谥议》: “推恩广爱, 累霈鸿渥, 发号施惠, 洽于百灵。”
- 鸿渚 1. 《诗‧豳风‧九罭》: “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 于女信处。” ▶ 毛 传: “鸿不宜循渚也。” ▶ 郑玄 笺: “鸿, 大鸟也, 不宜与凫鷖之属飞而循渚。 比喻 周公 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 失其所也。”后因以“鸿渚”谓鹄循渚而飞。 ▶ 唐 黄滔 《狎鸥赋》: “因嗤鸿渚, 盖春去以秋来;翻笑鹊河, 竟离长而会促。” 2. 美称达官、伟人之下临。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迎东兖李道台>》: “天与厚缘, 欣睹凤纶之自北;荫思广厦, 渐看鸿渚之遵东。”
- 鸿渭 鸿沟 和 渭水 的并称。 ▶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 鸿 渭 之流, 径入于 河 , 大船万艘, 转漕相过。”
- 鸿渐於干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於干”指始入仕途。
- 鸿源 长河的源头。 比喻初创的王业。 ▶ 《隋书‧音乐志中》: “庆绪千重秀, 鸿源万里长。” ▶ 《宋史‧乐志九》: “肃肃 艺祖 , 肇基鸿源。”
- 鸿渐于干 《易‧渐》: “初六, 鸿渐于干”, “六二, 鸿渐于磐”, “九三, 鸿渐于陆”。 以次而进, 渐至高处。 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 明 海瑞 《与博白大尹林仲和书》: “回思子平日节概, 痴人说梦, 尚是鸿渐于干而已, 无足为异。”
- 鸿溟 大海。 ▶ 唐 卢肇 《海潮赋》: “至夫离九天, 堙九地, 作重阴之胶固, 自坚冰以驯致, 固可以乘鸿溟以自安, 受万有而不圮者也。”
- 鸿渐之翼 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因以“鸿渐之翼”比喻大才;高才。
- 鸿溶 1. 波涛汹涌貌。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僸祲寻而高纵兮, 纷鸿溶而上厉。” ▶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 “鸿溶, 竦踊也。” 2. 指汹涌的波涛。 3. 广大貌。 ▶ 唐 李白 《明堂赋》: “于斯之时, 云油雨霈, 恩鸿溶兮泽汪濊, 四海归兮八荒会。”
- 鸿渐之仪 hóng jiàn zhī yí 【解释】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出处】《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拼音码】hjzy【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