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角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吹奏号角。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 瞿塘滩 上有神庙, 尤至灵验, 刺史二千石迳过, 皆不得鸣角伐鼓。”
▶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至于伐鼓鸣角, 以警昏昕, 下漏数刻, 以节昼夜, 则又新是四器, 列而栖之。”
▶ 宋 徐竞《奉使高丽图经‧巡船》: “有此等巡船十馀只, 皆插旌旗, 舟人逻卒, 皆著青衣, 鸣角击铙而来。”
- 鸣 (鳴)míng ㄇㄧㄥˊ1)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角 jiǎo ㄐㄧㄠˇ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鹿~。犄...
- 鸣角鸮 [screech owl]鸱鸮科角鸮属多种鸮的统称。新大陆品种和旧大陆品种(称角鸮)均具脸盘和耳羽簇。虽然名为鸣角鸮,但事实上它们并不尖声鸣叫。它们的体色隐蔽,类似树皮。体长约20~30厘米。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为食。著名的品种有北美的普通鸣角鸮、北美西部的花彩角鸮以及欧洲南部、亚洲和非洲的普通角鸮。
- 鸣螀 鸣叫的寒蝉。 ▶ 清 褚人获 《坚瓠补集‧马浩澜》: “﹝ 马浩澜 ﹞《九日金菊对芙蓉》云: ‘过雁行低, 鸣螿韵急, 纷纷月下亭皋。 ’”
- 鸣觖 即鹈觖。 一名杜鹃。 三月即鸣, 至夏不止。 常用以比喻春逝。 ▶ 《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 “盖闻春兰早芳, 实忌鸣觖, 秋菊晚秀, 无惮繁霜。” ▶ 明 夏完淳 《端午赋》: “泛崇兰而欲落, 闻鸣觖而不芳。”
- 鸣蝉 寒蝉;秋蝉。 ▶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 “鸣蝉厉寒音, 时菊耀秋华。” ▶ 李善 注引《礼记》: “孟秋, 寒蝉鸣。” ▶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 “远路鸣蝉秋兴发, 华堂美酒离忧销。” ▶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鸣謼 鸣謼(鳴謼)拼音:míng hū 注音:ㄇㄧㄥˊ ㄏㄨ 词语解释鸣呼,呼喊。《汉书·息夫躬传》:“痛入天兮鸣謼,寃际絶兮谁语!”
- 鸣蜩 蝉的一种, 亦称秋蝉。 体黑色, 长一寸馀, 翅色赭褐, 脉黄色, 胸腹部下被白粉, 鸣器小而成卵圆形, 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 亦谓蝉鸣叫。 ▶ 《诗‧豳风‧七月》: “四季秀葽, 五月鸣蜩。” ▶ 毛 传: “蜩, 螗也。” ▶ 孔颖达 疏: “《方言》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卫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蜋蜩, 秦 晋 谓之蝉。 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 “当时手种斜桥柳, 无限鸣蜩翠扫空。” ▶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诗: “湖平舞白鹭, 树静隐鸣蜩。”
- 鸣谢 míngxiè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启事|登报~。
- 鸣蛩 即蟋蟀。 ▶ 唐 钱起 《晚次宿预馆》诗: “回云随去雁, 寒露滴鸣蛩。” ▶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暮雨生寒, 鸣蛩劝织, 深阁时闻裁翦。” ▶ 明 何景明 《过子容有怀献吉》诗: “雨助鸣蛩夕, 风惊过雁秋。”
- 鸣谦 1. 谓谦德表著于外。 ▶ 《易‧谦》: “鸣谦, 贞吉。” ▶ 王弼 注: “鸣者, 声名闻之谓也。 得位居中, 谦而正焉。” ▶ 孔颖达 疏: “鸣谦者谓声名也, 处正得中, 行谦广远, 故曰鸣谦。” ▶ 南朝 陈 徐陵《劝进元帝表》: “出震等于勋华, 鸣谦同于旦奭。” ▶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 “伏惟天元皇帝, 惟圣作圣, 惟亲尊亲, 降意于与能, 鸣谦于神器。” 2. 谓态度谦恭。 ▶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至公以奉上, 鸣谦以接下。” ▶ 《梁书‧刘览传》: “既以鸣谦表性, 又以难进自居, 未尝造请公卿, 缔交荣利。”
- 鸣蛙 1. 蛙鸣。 比喻俗物喧闹。 ▶ 《晋书‧后妃传论》: “识暗鸣蛙, 智昏文蛤。” ▶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 “鸣蛙与鼓吹, 等是俗物喧。” ▶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 “眼底雌雄看斗蚁, 耳中鼓吹厌鸣蛙。” 2. 鸣叫的青蛙。 ▶ 宋 范成大 《喜雨》诗: “昨遣长须借踏车, 小池须水引鸣蛙。” ▶ 明 刘基 《冬暖》诗: “野畦落日舞残蝶, 小池过雨喧鸣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