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拼音码】mggs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
【故事】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动乱,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他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死在军中
- 马革 见“ 马革裹尸 ”。
- 裹尸 1. 包裹尸体。 ...
- 裹尸马革 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忠勇无畏,战死沙场。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兒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裹尸 1. 包裹尸体。 ▶ 《太平广记》卷一○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宋参军》: “以毡裹尸, 投于堂西北角溷厕中, 不胜秽积。” 2. 谓战死沙场。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 南朝 梁 何逊 《见征人分别》诗: “且当横行去, 谁论裹尸入。” ▶ 清 沈涛 《柳河川吊常开平》诗: “裹尸便当角巾归, 为尔临流一恸哭。”参见“ 裹尸马革 ”。
- 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 马靳 指马身前部。 靳, 古代车上夹辕两马当胸的皮革。 ▶ 《墨子‧鲁问》: “是鼓鞭于马靳也。”
- 马靴 mǎxuē骑马人穿的长筒靴子,也指一般的长筒靴子。
- 马靸 一种可以摺叠的皮面凳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 “码头上却一字儿站了一队兵, 一个蓝顶花翎, 一个晶顶蓝翎的官, 相对坐在马靸上。”
- 马面牛头 mǎ miàn niú tóu 【解释】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出处】《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示例】叶紫《乡寻》:“两边站立的,活像是一群~。”【拼音码】mmnt【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马靽 见“ 马绊 ”。
- 马面 1. 长形的脸面。 ▶ 《北史‧斛律光传》: “ 光 字 明月 , 马面彪身, 神爽雄杰, 少言笑, 工骑射。” 2. 迷信传说 阎王 手下的鬼卒, 头像马首。 ▶ 《西游记》第五六回: “老者道: ‘爷爷呀, 一个夜叉, 一个马面, 一个雷公!’”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 “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 阎罗天子 、 牛首阿旁 , 还有 中国 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 3. 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 其作用是加固城体, 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其城不甚厚, 但马面极长且密。 予亲使人步之, 马面皆长四丈, 相去六、七丈。”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城成, 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 高三丈, 门楼、靴城、马面、敌楼悉备。”
- 马鞁 马具。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二》: “﹝ 李阳旻 ﹞将赴春闱, 友人 锁懋坚 者送之, 赋《正宫谒金门》词云: ‘人舣画船, 马鞁上锦鞯, 催起琼林宴。 ’”
- 马霍卡 [Majorca]西班牙语作马略卡(Mallorca),古作Balearis Major。西班牙岛屿、自治区。首府为帕尔马市。为巴利阿里群岛大岛,位于地中海西部。马霍卡王国由阿拉贡的詹姆斯一世建立于13世纪,14世纪并入L.阿拉贡。在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是意大利援助国民军的根据地。现为旅游胜地,是F.肖邦最爱光顾之地。面积3,640平方千米。人口约737,00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