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胡子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方言。 响马, 土匪。
▶ 王宗汉 《关东响马》第三章: “你私通马胡子, 本应送到县城去交 日本 人处治。”
- 马 (馬)mǎ ㄇㄚˇ1)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
- 胡子 hú zi①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毛。②〈方〉胡匪。
- 刮胡子 guāhú zi〈方〉比喻训斥。
- 吹胡子 形容发怒。 ▶ 谢文清 《和方志敏同志在一起》: “有一次, 不知为什么, 他又在办公室里吹胡子了。”
- 小胡子 仅上唇留着的短胡子。 ▶ 《孽海花》第二九回: “一个瘦长条子上唇堆着两簇小胡子的人, 站起身来, 张着滴溜转动的小眼, 微笑地和他握手。” ▶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 “我们掀起过大罢工的浪潮, 气得 日本 监工直把小胡子吹。”
- 红胡子 旧时 东北 地区活动在深山野林中结夥打劫的人。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 “我们常和 哈尔滨 人谈起, 凡当地红胡子出没的所在, 差不多总有 日本 人的踪迹。” ▶ 冯德英 《苦菜花》楔子: “一是逃到深山野林里, 结合一夥同命运的人当‘红胡子’, 专门打劫富豪, 枪杀仇人;一是奔跑到 关东 去谋生。”
- 胡子蟾 即髭蟾。 参见“ 髭蟾 ”。
- 风胡子 亦称“风湖子”。 亦称“风胡”。 亦称“风壶”。 人名。 ▶ 春秋 时 楚国 人, 精于识剑、铸剑。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于是乃令 风胡子 之 吴 , 见 欧冶子 、 干将 , 使人作铁剑。”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 楚昭王 卧而寤, 得 吴王 湛卢之剑于床。 ▶ 昭王 不知其故, 乃召 风湖子 而问。” ▶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 “ 风胡 专精, 欧冶 妙思。” ▶ 唐 元稹 《说剑》诗: “既非古 风壶 , 无乃近 鸦九 。”
- 麻胡子 传说中的凶残者, 常用以恐吓小儿。 ▶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 北京 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 或者说, 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 给 隋炀帝 开河, 蒸死小儿的 麻叔谋 ;正确地写起来, 须是‘麻胡子’。”
- 吹胡子瞪眼 chuī hú zi dèng yǎn形容发脾气或发怒的样子。
- 山羊胡子 shānyánghúzi(1)[goatee]∶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齐的尖形或簇状的胡须(2)[charley]∶一种短而尖的胡子
- 狗蝇胡子 戏称极稀疏的胡须。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他﹞脸上却又照戏上小丑一般, 抹着个三花脸儿, 还带着一圈儿狗蝇胡子。”
- 络腮胡子 luòsāi-hú zi连着鬓角的胡子。‘络’也作落。
- 胡子传、柳隆卿 元 明 戏剧、散曲中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 《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 “担荆筐卖菜为生, 逐朝忍冻饿, 每日在破窑中, 再不见胡子传、柳隆卿。”
- 胡子叭髭 同“胡子拉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 刘桂兰 ﹞一想起她公公的胡子叭髭的臭嘴巴子, 她觉得恶心, 不想回去。”
- 胡子扎撒 同“胡子拉碴”。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 “﹝ 老包头 ﹞大老远赶到援 朝 大队来报名, 人事主任看他胡子扎撒的, 五十开外了, 想打发他回去。”
- 胡子拉碴 hú zilāchā(~的)形容满脸胡子未加修饰。
- 胡子渣儿 胡茬。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只见一个三十来岁漆黑的大汉子, 一嘴巴子的胡子渣儿, 也包了头, 穿了彩衣, 歪在那个旱船上。”参见“ 胡茬 ”。
- 落腮胡子 luòsāi-hú zi同‘络腮胡子’。
- 连鬓胡子 liánbìn-hú zi络腮胡子。
- 吹胡子瞪眼睛 chuī húzi dèng yǎnjing[foam with rage] 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三老汉直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手指颤抖着。――王吉呈等《上李村》
- 瞪眼睛吹胡子 形容生气的样子。 ▶ 茅盾 《子夜》四: “现在‘人老不值钱’的 曾沧海 除了瞪眼睛吹胡子, 更没有别的办法。”
- 头发胡子一把抓 tóufBhúzi yībǎ zhuā[handle different things with same method] 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艾芜《南行记》
- 眉毛胡子一把抓 méi máo hú zi yī bǎ zhuā 【解释】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拼音码】mmhz
- 马脑 见“ 马瑙 ”。
- 马背船唇 指在旅途中。 ▶ 清 冯桂芬 《<验方新编>序》: “审是书出, 而穷乡僻壤, 马背船唇, 无不可治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