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七马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方言。 十分之七八;大概。
▶ 梁斌 《翻身纪事》十七: “我跟 二合同志 并肩作战十年了, 二合同志 的事, 我摸个马七马八儿。”
- 马 (馬)mǎ ㄇㄚˇ1)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
- 七 qī ㄑㄧˉ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文...
-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 嘎七马八 gǎqīmǎbā(1)[at sixes and sevens] [方]∶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屋子里的杂物放得嘎七马八,人都进不去(2)也作“嘎七杂八”
- 马八二 见“ 马八儿 ”。
- 马八儿 亦作“马八二”。 古国名。 即 注辇国 。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按摩女子》: “ 马八二国 进贡二人, 皆女子, 黑如 昆仑 , 其阴中如火, 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 则有大益于人。” ▶ 《元史‧外夷传三‧马八儿等国》: “海外诸蕃国, 惟 马八儿 与 俱蓝 足以纲领诸国, 而 俱蓝 又为 马八儿 后障, 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西南海外诸蕃, 马八儿 、 俱蓝 二国最大而最远, 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元 时曾一通之。”
- 马八六 见“ 马伯六 ”。
- 倚马七纸 yǐ mǎ qī zhǐ 【解释】比喻文章写得快。【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拼音码】ymqz
- 马三峰 马三峰 基本解释:清代西河大鼓演员。原名马大河,河北高阳人。活动年代在道光至同治年间。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唱腔基础上,吸收民歌和戏曲唱腔创造新腔,并用大三弦伴奏,改木板为铁片击节,形成新曲种,后定名“西河大鼓”。
- 马丁炉 平炉。 ▶ 法国 工程师 马丁 (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炉炼钢法的基础, 因而得名。
- 马三立 马三立(1914年-2003年2月11日),原名马桂福,回族,籍贯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马三立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泰斗”。
- 马丁松 [Martinson, Harry (Edmund)](1904.5.6,瑞典 耶姆斯赫格~1978.2.11,斯德哥尔摩) 瑞典小说家、诗人。童年在养父母家中度过。成年后曾当过商船水手、劳工、流浪汉。在自传体小说《荨麻开花》(1935)、《外出游历》(1936)以及游记中记录了他的早期经历。最著名的作品有诗集《信风》(1945),小说《通往圣钟之国的道路》(1948)及史诗《安尼亚瑞》(1956)。1949年成为第一个被选进瑞典文学院的工人出身自学成名的作家。1974年与雍松同获诺贝尔文学奖。
- 马上 mǎshàng立刻:快进去吧,电影~就要开演了。
- 马丁五世 [Martin V](1368,教皇国 杰纳扎诺~1431.2.20,罗马) 意大利籍教皇(1417~1431年在位)。他在康斯坦斯会议上被选为教皇,标志着西派教会大分裂的终结。马丁谴责当时流行的所谓教皇必须受会议节制的会议至上论(参阅公会议运动[Conciliar movement])。同时他宣布,在教义问题上禁止对教皇的裁断提出上诉。他拒绝了法国劝他住在阿维尼翁(参阅阿维尼翁教廷[Avignon papacy])的努力,于1420年回到罗马,帮助重建被毁坏的城市。他还试图恢复对教皇国的控制。他调停了英法百年战争,并组织了对胡斯派信徒的讨伐。他主张教权独立于君权。
- 马上人 跟随牵马的仆人。 ▶ 《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 “吃毕, 收下来与马上人吃。” ▶ 《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 “左右拿上两盘攒盒点心嗄饭, 两瓶酒, 打发马上人等。”
- 马上公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陆生 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 骂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诗》《书》?’”后以“马上公”指 汉 刘邦 。 ▶ 宋 文天祥 《乐庵老人刘氏墓志铭》: “ 贾 ( 陆贾 )艰难 赢 项 间, 从 马上公 为客, 一再使 越 , 崎岖万里。” ▶ 清 马世俊 《陆贾》诗: “请看 马上公 , 何曾事生产。”
-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 基本解释:长篇小说。美国杰克·伦敦作于1909年。水手马丁·伊登向往成为大作家。他顶住人们的奚落嘲笑,忍受被爱人抛弃的痛苦,经过长期奋斗,终于获得成功。成了名的马丁·伊登,发现一切都是空虚的,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