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泉清节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 饮 (飲)yǐn ㄧㄣˇ1)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
- 泉 quán ㄑㄩㄢˊ1)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源。~瀑。甘~。温~。喷~。...
- 清节 清操。 高洁的节操。 ▶ 《汉书‧王贡两龚鲍...
- 清节 清操。 高洁的节操。 ▶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 “ 春秋 列国卿大夫及至 汉 兴将相名臣, 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 ▶ 晋 陶潜 《咏贫士》诗之五: “至德冠邦闾, 清节映西关。” ▶ 明 凤尹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 “珍重平生清节在, 不妨引满酌 贪泉 。” ▶ 王闓运 《常公神道碑》: “朝廷将宏纲纪, 嘉其清节, 乃转 山东道 监察御史。”
- 饮泉诗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 “有水曰 贪泉 , 饮者怀无厌之欲”。 ▶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 为树清廉之风, 故意饮之, 并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 夷 齐 饮, 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 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 番禺 静无事, 空咏饮泉诗。”
- 清节家 节操高洁, 可为典范者。 ▶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 “盖人流之业, 十有二焉, 有清节家, 有法家, 有术家。” ▶ 刘炳 注: “行为物范。”
- 清节里 晏子 故宅所在之处。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 晏子 之宅近市, 景公 欲易之, 而 婴 弗更, 为诫曰: ‘吾生则近市, 死岂易志?’乃葬故宅。 后人名之曰‘清节里’。”
- 饮河鼹鼠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饮泣 yǐnqì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去。形容悲哀到了极点:~吞声。
- 饮河满腹 yǐn hé mǎn fù 【解释】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拼音码】yhmf【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饮泣吞声 yǐn qì tūn shēng 【解释】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拼音码】yqt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饮河 1. 谓喝 黄河 水。 ▶ 《山海经‧大荒北经》: “ 夸父 不量力, 欲追日景, 逮之于 禺谷 。 将饮 河 , 而不足也, 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 唐 韩愈 《双鸟诗》: “朝饮 河 生尘, 暮饮海绝流。” 2. 《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 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 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 许由 , 隐者也……隐于 箕山 , 师于 啮缺 , 依山而食, 就河而饮。 ▶ 尧 知其贤, 让以帝位。 ▶ 许由 闻之, 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 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 晋 左思 《咏史》之八: “饮 河 期满腹, 贵足不愿馀。” ▶ 唐 王绩 《游北山赋》: “饮河知足, 巢林必安。” 3. 比喻隐退, 不追求荣利。 ▶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 “臣闻 尧 风冲天, 颍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 饮泪 犹饮泣。 ▶ 汉 《捣素赋》: “怀百忧之盈抱, 空千里兮饮泪。”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 碧玉 读诗, 饮泪不食三日, 投井而死。” ▶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武人抚剑而视天空, 政家饮泪而悲来日。”
- 饮汤 方言。 饺子汤。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这时堂倌把水饺端来, 并端来两碗饺子汤, 在 开封 又叫做饮汤。”
- 饮泽 谓蒙受恩泽。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 “百蛮饮泽, 万国来王。”
- 饮江 1. 向江中喝水。 ▶ 宋 苏过 《飓风赋》: “断虹饮江而北指, 赤云夹日而南翔。” 2. 犹饮河。 比喻不慕荣利, 隐退自乐。 ▶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 “既以纾瞻云陟屺之怀, 奏甘膬以承欢, 宁复忆馔鲤饮江之乐, 候起居于八座, 欣团聚于一堂。”参见“ 饮河 ”。 II见“ 饮马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