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瞌睡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犹言打盹儿。
▶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天祚皇帝纪上》: “五个翁翁四百岁, 南面北面顿瞌睡。”
- 顿 (頓)dùn ㄉㄨㄣˋ1)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2)忽...
- 瞌睡 kēshuì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想睡觉:打~ㄧ夜里没睡好,...
- 瞌睡 kēshuì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想睡觉:打~ㄧ夜里没睡好,白天~得很。
- 打瞌睡 dǎ kēshuì[nod;doze off] 因困倦小睡
- 瞌睡汉 比喻糊涂的汉子。 ▶ 《景德传灯录‧师备大师》: “满目觑不见, 满耳听不闻, 此两处不省得, 便是瞌睡汉。”
- 瞌睡虫 kēshuìchóng①旧小说中指能使人打瞌睡的虫子。②指爱打瞌睡的人(含讥讽意)。
- 瞌睡鬼 传说中能使人沉睡的鬼。 亦喻贪睡的人。 ▶ 《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 “河上好风凉, 啥个叮当, 戏水鱼儿响。 志扬扬, 莫主张, 瞌睡鬼儿来望。”
- 狗瞌睡鱼 鲳鱼的别名。
- 顿着 犹安置。 ▶ 宋 杨万里 《题米伯勤千峰紫翠楼》诗之一: “秀岭西头凤岭东, 周遭略数一千峰, 商量没顿新楼处, 顿著秾蓝酽紫中。”
- 顿积 犹留存。 ▶ 清 胡式钰 《语窦》: “顿, 留顿也, 顿积也。 ▶ 沈约 撰《宋书》, 书 宋世祖 ( 孝武 )、 太宗 ( 明帝 )诸鄙渎事, 齐主 曰: ‘ 孝武 事迹不容顿, 尔我昔经事 明帝 , 可思讳恶之义。 ’”
- 顿相 古代乐器舂牍的别名。 ▶ 《旧唐书‧音乐志二》: “舂牍, 虚中如筒, 无底, 举以顿地如舂杵, 亦谓之顿相。 相, 助也, 以节乐也。”
- 顿穷 困顿穷迫。 ▶ 《荀子‧仲尼》: “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 ▶ 杨倞 注: “顿谓困踬也。”
- 顿瘵 犹卧病。 ▶ 《梁书‧殷钧传》: “服阕, 迁五兵尚书, 犹以顿瘵经时, 不堪拜受, 乃更授散骑常侍, 领步兵校尉, 侍东宫。”
- 顿空 谓急速地穷乏。 ▶ 《逸周书‧文传》: “生十杀一者物十重, 生一杀十者物顿空, 十重者王, 顿空者亡。” ▶ 孔晁 注: “生多到重, 生少到空。” ▶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 “又为天子守蕃, 不可顿空也。”
- 顿留 犹停留。 ▶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 唐 李善 题解: “ 沈约 《宋书》曰: 姚泓 新立, 关中 乱, 义熙 十三年正月, 公以舟师进讨, 军顿留 项城 , 经 张良 庙也。”
- 顿笔 1. 搁笔;停笔。 ▶ 《晋书‧刘颂传》: “而豪富者其力足惮, 其货足欲, 是以官长顾势而顿笔。” ▶ 《晋书‧儒林传‧范弘之》: “举朝嘿嘿, 未有唱言者, 是以顿笔按气, 不敢多云。” 2. 谓作文或书法至着力处故作停顿。 ▶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 “顾但用其声, 其中无波折停蓄之态, 则声亦近枵, 读之索然, 故每句须用顿笔。 用顿笔, 则断不流利, 故有拗字、蹇字、涩字之诀。” ▶ 祝嘉 《论书十二绝句‧附运笔浅说》: “提笔好像游丝, 在空中飘着;顿笔好像狮子, 在地上蹲着。”
- 顿甲 屯兵。 ▶ 清 顾炎武 《江上》诗: “ 宋义 但高会, 不知兵用奇。 顿甲守城下, 覆亡固其宜。”